章门屡出缘寻子,滕阁留欢晚不回。
霜落碛洲江渐细,日斜乡国雁还来。
红巾未信干戈息,白发能禁日月催。
千古栋云帘亦卷,西山秋色为谁开。

滕阁访屠子感赠

章门屡出缘寻子,滕阁留欢晚不回。

霜落碛洲江渐细,日斜乡国雁还来。

红巾未信干戈息,白发能禁日月催。

千古栋云帘亦卷,西山秋色为谁开。

注释:

  1. 章门屡出缘寻子:多次出门是因为寻找儿子(指作者的儿子)。
  2. 滕阁:指滕州滕王阁,这里指代滕州,是作者的故乡。
  3. 留欢:在这里指的是与朋友相聚。
  4. 霜落碛洲江渐细:霜降之后,沙漠的河流变得细小。
  5. 日斜:太阳西落。
  6. 红巾:红色的头巾,这里可能是指士兵或战士。
  7. 干戈:古代武器,这里比喻战争。
  8. 栋云帘亦卷:形容秋天的景色变化。
  9. 西山秋色为谁开:问是谁在欣赏这美丽的秋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章门屡出缘寻子”表明诗人因寻找儿子而多次出门,体现了他对儿子的关切和担忧。接着,“滕阁留欢晚不回”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滕王阁欢聚的场景,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友谊。然而,“霜落碛洲江渐细,日斜乡国雁还来”又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秋天的霜降使河床变小,夕阳西下时,远方的雁群飞回,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诗中的“红巾未信干戈息,白发能禁日月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他认为战争尚未结束,自己的白发却无法阻止岁月的流逝。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无奈。最后两句“千古栋云帘亦卷,西山秋色为谁开”,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询问着世间的美好景象是否只为了某个人的存在而存在,从而引出了对生命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