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年岂必老,求志不在奇。
曰余逾壮龄,遭斥还山栖。
事与北门合,迹拟东陵齐。
灭音谢人徒,四暑忽逮兹。
向平果遗荣,谢安终徇时。
讵意值嘉运,末照及葵藜。
简书下我庐,急遽谁得辞。
迢迢江西帆,别当首夏期。
束装逐流潮,改服团炎飔。
情郁为念故,寄重惭余卑。
虞弦改自调,孔铎湮谁持。
江汉诚暂浮,匡庐宁久羁。
返贞意巳坚,抒怀告心知。
【注释】
1.引年:指年迈。
2.求志:立志为官。
3.曰余逾壮龄,遭斥还山栖:我已经超过壮年了,被罢免后隐居山林。
4.事与北门合,迹拟东陵齐:我的遭遇和北门的一样,我的踪迹和东陵的人齐名。
5.灭音谢人徒:消弭了对人的怨恨。
6.四暑:四年。
7.向平果遗荣:向平最终没有留下荣耀。
8.谢安终徇时:谢安始终顺从时代。
9.讵意值嘉运;没想到遇上好时光(“讵”同“顾”,“嘉运”指皇帝)。
10.简书下我庐:书信传到我住的地方。
11.急遽谁得辞:匆匆忙忙谁能够脱身?
12.迢迢江西帆:远去的江上船帆。
13.别当首夏期:分别在初夏。
14.束装:整理行装。
15.团炎飔:团团簇拥着热风。
16.虞弦改自调:虞琴改弦更张。
17.孔铎湮谁持:大钟被埋没了由谁来执掌。
18.江汉诚暂浮:江汉暂且漂浮在水面上。
19.匡庐:庐山的别称,在今江西境内。
20.返贞意巳坚:返回本性的决心已经坚定。
21.抒怀:抒发情怀。
【赏析】
《将赴江西寄别殷伊阳明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春,当时李白刚被“赐金放还”,他怀着激愤的心情写下这首赠殷尧佐的诗。
首联点明题旨。诗人说:我的年龄并不老,追求功名并不奇特。这两句是第一层意思。
次联写自己的处境。诗人说:“我已经超过壮年了,被罢免后隐居山林。”这两句是第二层意思。
第三联说自己与朝廷不合,也不愿做官。这两句是第三层意思。
第四联说:“我对别人的怨恨已消弭了,已经过四年了,现在又到了夏天。”这两句是第四层意思。
第五联写自己回到故园,要重新穿上衣服了。这一句是第五层意思。
第六联写自己的心绪,说:“我心里郁积着思念,感到惭愧我的地位卑微。”这一句是第六层意思。
第七联写自己的态度,说:“我像虞舜一样改弦易调,像孔子一样埋头钻研,像古代的大钟一样,虽然被埋没,但还有人把它拿起来敲响。”这一句是第七层意思。
第八句说:“长江、汉水,暂时还漂浮着,庐山,难道会长期羁留吗?”这一句是第八层意思。
第九联说:“我决心返回本性,把自己的感情都倾诉给朋友。”这一句是第九层意思。
最后两句说:我准备到江西去,告别的时候应该是初夏。我收拾起我的行囊,急忙地赶到九江,把离别的话都写在这信中。这两句是第十层意思。
这首诗写得情深义重,风格豪迈洒脱,是李白诗中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