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烽日夜至,飞符来会兵。
羊牛入高砦,鸡犬皆震惊。
壮士按剑起,鞍马若流星。
鎗急万人靡,笑上受降城。
生系五单于,归来献天庭。

【注释】

塞上杂诗二首:作者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前,任睢阳太守。当时,吐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边境,诗人就边事写下了《塞上杂诗》二首。

边烽(huǒ):边报烽火。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

飞符(fú):急报军情的紧急文书。传令兵骑马飞驰,把紧急文书送到前线指挥部。

砦(zhài):营寨。这里指军事要塞或堡垒。

鸡犬(jī quǎn):形容人烟稀少,荒凉冷落。

壮士按剑起:指英勇将士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出征。

鞍马:坐骑和马鞍。

鎗(qiāng)急:枪炮声急促。

万人靡(mǐ):千万人倒下。比喻军队惨败。

生系五单于(wǔ dān yú):生擒五位匈奴首领。单于,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

归(guī)献:献上。天庭,天上的天空,泛指朝廷。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紧张的战争场面,表现了诗人渴望平息战乱,安定人民的强烈愿望。全诗以“边烽”为线索,从战争的警报到战斗的胜利,层次分明,脉络清楚;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宁静作了强烈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首四句写战事。首句点明地点在边塞,次句写边报烽火不断,战事吃紧,三句写敌人入侵的消息传来后,人们惊惶失措,鸡犬不宁。这四句诗写出了边塞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情景。

颔联两句写战斗。一写敌军进犯,二写我军迎战。颈联两句写战斗胜利。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战场上的惊险场面:战士们手按宝剑,如流星般地飞马冲向敌阵。

尾联两句写战斗结束,凯旋而归。诗人通过这一胜利,表达了他希望国家安定、民族和睦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