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累累枕桑野,使君怀古聊城下。
龙蛟惨淡七雄斗,当时谁是排纷者。
海东隐沦难见面,平原不见安平见。
已闻笑却邯郸军,还遣书飞燕将箭。
平生急难轻列侯,功成岂必千金酬。
只今往迹浮云尽,遥瞩沧溟日暮流。
聊城歌送顾明府
聊城累累枕桑野,使君怀古聊城下。
龙蛟惨淡七雄斗,当时谁是排纷者。
海东隐沦难见面,平原不见安平见。
已闻笑却邯郸军,还遣书飞燕将箭。
平生急难轻列侯,功成岂必千金酬。
只今往迹浮云尽,遥瞩沧溟日暮流。
【注释】
①聊城:战国时聊城是齐国的都城,故址在今山东聊城东北。
②累:堆积;卧。
③使君:对县令、刺史的尊称。古代地方长官有职掌军事的职责。
④七雄: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的合称。
⑤排纷者:指能排除各种纷争的人。
⑥海东:泛指海边地区。
⑦平原:指平原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
⑧安平:即安平县,治所今河北邯郸市鸡泽西南。
⑨邯郸军:赵军。
⑩燕将:燕国将领。
⑪列侯:汉代分封的贵族称号之一。
⑫沧溟:大海。
⑬日暮流:日落时水流入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借送别友人顾明府之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全诗以“聊城”为题,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聊城累累枕桑野”,描写了聊城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这里用“累累”形容土地肥沃,“枕桑野”则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第二句“使君怀古聊城下”,则是对使君(即县令)怀古之情的描绘。这里的“使君”指的是古代的地方长官,他们往往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三句“龙蛟惨淡七雄斗,当时谁是排纷者”,则是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和纷争的描绘。这里用“龙蛟”比喻强大的国家或势力,用“七雄”指代战国时期的七个大国。通过描述这些国家之间的争斗和纷争,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一句“已闻笑却邯郸军,还遣书飞燕将箭”中的“笑却”和“书飞”都是形容战斗场面激烈、气势磅礴。而“燕将”则是古代的一个名将,他的名字出现在诗中,意味着诗人想要表达自己与这位名将之间的友谊或合作关系。
最后两句“平生急难轻列侯,功成岂必千金酬”是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这里用“急难”来形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用“列侯”指代古代的贵族或功臣。诗人认为在面对困难时,不应该过于看重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应该注重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最后两句“只今往迹浮云尽,遥瞩沧溟日暮流”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祝愿。这里的“浮云”象征着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而“沧溟”则是指广阔的海洋。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海洋一样包容一切,不再被过去的荣誉所束缚。同时,他也期待着自己的事迹能够像海洋一样深远,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