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得归离江州,七日遂登黄鹤楼。
南风卷江浩呼汹,豗轰欲翻鹦鹉洲。
七泽莽昧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转。
数月巳掷檀家湖,梦飞每到羊公岘。
岘脚山南东道楼,秦川公子醉悲秋。
槛边斑竹古犹活,云石寂寞苍梧愁。
重华驭遥不可叫,白沙黑猿疏树幽。
看图仿佛曾游处,素壁青天汉水流。

【注释】

题画:写在画上的文字。

南风:南方的风,这里指春风。

豗轰欲翻鹦鹉洲:意思是说江水汹涌澎湃,好像要翻过鹦鹉洲似的。豗,同“轰”。

数月:几个月的时间。

秦川公子:指晋代诗人谢安。他任会稽太守时,曾游会稽山水。后称有才德之人为“秦川公子”。

重华:即舜帝。《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

白沙:相传舜葬于苍梧之野,葬地有白沙,后人遂以之代称舜陵。

疏树:《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汉水流:指长江。因《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此处用之。

【赏析】

《题画扫笔成诗》,这是一首咏景抒情之作。前四句描绘了作者归乡之后登黄鹤楼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受;后四句则描写了他在黄鹤楼周围游览的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雄浑。

首联:“去年得归离江州,七日遂登黄鹤楼。”

诗人归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上了曾经游览过的黄鹤楼,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南风卷江浩呼汹,豗轰欲翻鹦鹉洲。”

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江面,只见江水浩渺,波涛汹涌,似乎要将鹦鹉洲掀翻。这一联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江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颈联:“七泽莽昧不入眼,孤舟屈曲襄河转。”

诗人继续观察江面景色,发现江面上有许多湖泊,但它们都显得模糊不清,无法看清。诗人乘着一叶孤舟,在江面上缓缓行驶。这两句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尾联:“数月巳掷檀家湖,梦飞每到羊公岘。”

诗人经过几个月的漂泊,最终回到了家乡。他来到了家乡附近的一个湖泊——檀家湖,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也来到了家乡附近的一处名胜古迹——羊公岘,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和魅力。

尾联:“岘脚山南东道楼,秦川公子醉悲秋。”

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家乡附近游览时所遇到的一座山南东道楼。这座楼位于秦川之上,是当年谢安隐居的地方。诗人在此处饮酒作乐,陶醉在这美丽的秋天中。这两句诗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