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不见月,见之半轮没,清光犹能鉴毛发。不愁倒却婆娑树,只恐损破清虚阙。
清虚阙,在何许,白气荧荧走金虎。虽有三万六千户,手提玉斤不敢补。
凉风飙飙自西来,吹我衣,心独苦,长歌潜行槛洲莽。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作答。
“三日不见月,见之半轮没,清光犹能鉴毛发。不愁倒却婆娑树,只恐损破清虚阙。”这是写诗人在月下独酌时的情景。前三联主要描写的是诗人的所见:只见月亮的一半隐没了,但皎洁的月光依旧能照射到自己的身上,并不担心那婆娑的树会遮挡了月光而使自己无法看到月亮。这里诗人运用了想象,把树当成是婆娑,用比喻的方法来写。“清虚阙”指月亮,“白气荧荧走金虎”是说月亮被云遮掩住了。后二句的意思是:虽然有三万六千个门户,但是自己提不起玉斧去补它,因为怕破坏了那美丽的月宫。这里的“三万六千户”是指月宫里的宫殿,“白气”指月亮周围的云。“手提玉斧不敢修”,意思是自己虽然想修补,但是却力不能逮,不敢去做。这两句是写诗人对月宫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凉风飙飙自西来,吹我衣,心独苦,长歌潜行槛洲莽。”这句的意思是:清凉的风从西边吹来,吹动着我的衣服,心中感到苦闷,我只好长歌而行,在荒凉的原野上徘徊。这里主要写了诗人的所闻:凉爽的秋风。“槛洲莽”指的是荒凉的原野,“凉风”指秋风。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长歌而行,在荒凉的原野上徘徊;身临荒原,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年华似水之感。
【答案】
译文:三天没有看到月亮,只看见它一半隐没了,明亮的月光还能照见我的发丝。不怕婆娑树挡住了月光,只是怕损坏了那美丽
的月宫。
注释:
①三日不见月,见之半轮没——连续三天没有看到月亮,只有半边月亮还露了出来。
②清光犹能鉴毛发——皎洁的月光照得我连毛发都看得清清楚楚。
③倒却婆娑树——婆娑树倒向一边,遮住了月光。
④清虚阙——月宫。
⑤凉风飙飙自西来——清凉的风吹过。
⑥潜行槛洲莽——悄悄地行走在大地上。
赏析:
这首词写月夜独游的情怀。上片写景:连续三天没有见到月亮,只有半边月亮还露了出来。皎洁的月光照得我连毛
发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愁倒却婆娑树,只恐损破清虚阙”,担心婆娑树挡住了月光,怕月宫破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的
事物恋恋不舍的情感。下片写情:凉风吹过,吹拂着衣襟,使作者感到孤寂难耐。只好长歌行吟,漫游在荒凉的原野上。结语以
“凉”字点明季节,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