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且尽,手中觞,不须笑我头上霜。客尽觞,且停之,听我高歌霜发词。
君不见天上鸟,东跳西走不相待。又不见黄河水,万古滔滔向东海。
我身不是南山松,又不是山上峰。柰何与年少争春风,斗鸡走狗倾春红。
君不见昔时孔仲尼,辙环憔悴无巳时。盗蹠杀人如乱麻,锦衣高寿颜回嗟。
听我霜发歌,歌短情则多。轩车驷马浑等闲,何似日衔金叵罗。
金叵罗,青玉案,何以赠客锦绣段,头白头白何须叹。
【注释】
客且尽,手中觞:客人快喝醉了,把酒杯递给我。
走笔戏之:即“走笔为词”,用笔写下来供大家玩笑。 走笔:指随手写作。
君不见天上鸟:你看,天空中的鸟儿自由自在。
东跳西走不相待:它们东飞西舞,不受任何约束。
又不见黄河水,万古滔滔向东海:你再看,那滔滔的黄河水,永远奔流到东海去。
我身不是南山松,又不是山上峰:我身体不是南山的松树,也不是山中最高的山峰。
柰何与年少争春风:我怎么能和年轻人争夺春天的风呢?
斗鸡走狗倾春红:斗鸡走狗,尽情享受春天的欢乐。
盗蹠杀人如乱麻:盗跖杀人像乱麻一样无法制止。
锦衣高寿颜回嗟:穿着华丽的衣服,寿命很长,颜回都感到遗憾。颜回:孔子的弟子,名渊,字子渊,一字仲尼。他一生清贫而好学,曾说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听我霜发歌,歌短情则多。轩车驷马浑等闲:听我这首《霜发词》,如果唱得短小精悍,就有很多感情;如果唱得长篇大论,就没有多少内容了。
何似日衔金叵罗:不如像古人那样,每天喝着酒,嘴里含着金子做的酒杯(金叵罗),悠然自得。
金叵罗,青玉案:金制的酒杯和玉制的盘子。
何以赠客锦绣段:用什么来赠送客人呢?
头白头白何须叹:头发变白了,有什么可叹息的呢?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饮酒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语言通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诗中既有作者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慨之情,也有诗人自我解嘲之意。
首联以设问起兴,引出主题。“君不见天上鸟”四句,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它们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身。诗人以“天上鸟”喻指世俗之人,指出他们总是追求享乐,不思进取。接着,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不满。
颔联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君不见黄河水”四句,是说那些追求享乐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就像黄河水永远奔流不息。这里诗人以黄河水比喻人们的追求和欲望,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观念。
颈联转而写诗人自己的生活。“我身不是南山松”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却并未像南山的松树那样孤独寂寞,而是依然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里的“松”和“峰”都是用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界的。最后一句则是对前面两句的转折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时光的珍视和怀念。
尾联再次回到主题。“听我说这霜发词”一句,是说现在我要为大家吟诵这首《霜发词》,以此来表达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何必与年少争春风”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与其与年轻人争夺短暂的快乐,不如珍惜自己的青春时光,努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