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叶裹流萤,应手叶先落。
本无牢根蒂,虚怨秋霜薄。
【注释】:
子夜:即《子夜四时歌》,乐府诗。子夜,指夜晚。四时歌八首:是汉乐府中一首描写四季变化的长篇民歌,共八首。《春歌》是其中的第四首,写春天的景色和情趣。
裹流萤:以叶包裹萤火虫来驱避蚊虫。
应手:随手,随处。落:落下,坠落。
本无牢根蒂:本来没有牢固的依托。牢,牢固。
虚:空。薄:少。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难留的抒情短章。全诗从写景入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摘叶裹流萤”。“摘叶裹流萤”出自唐代诗人韩偓的《香奁集·卷三·秋夜》:“卷帘金粉薄,笼纱绣屏重。月深花睡重,萤满叶翻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把萤火虫用叶子包起来,因为萤火虫在叶上一闪一闪地闪烁着,所以叶子很快就掉下来了(萤火虫在叶子上停留的时间并不太长)。这两句通过写萤火虫的生命周期和被人们利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转瞬即逝的感慨。“应手叶先落”与“卷帘金粉薄”相呼应,既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表现出自己的无奈与惆怅(“应手”是随手的意思),更突出了“流萤”的生命特点。
接下来一句是:“本无牢根蒂,虚怨秋霜薄”,意思是说,萤火虫本来是没有牢固的根系和蒂部的,它们之所以会飞到树上并被捕捉下来是因为秋天的天气寒冷而霜降,使它们无法生存下去。这句诗既表明了季节变化对萤火虫生活的影响,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因秋风萧瑟而感到凄凉的心情。同时,“本无牢根蒂”也暗示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使人感叹不已。
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时间、生命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流逝、美好时光难以留住的感慨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