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萧关道,相望何漫漫。
目短心苦长,清泪何时乾。
日落房栊暗,风生衣袂寒。
留将双鸳绮,愁绝不成看。

万里萧关道,相望何漫漫。

千里之隔,相隔遥远;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目短心苦长,清泪何时乾。

眼望远方,心内忧愁,泪水难止。

日落房栊暗,风生衣袂寒。

夕阳西下,房舍渐暗;风吹衣襟,令人感到寒冷。

留将双鸳绮,愁绝不成看。

留下相思之信物——鸳鸯织锦的腰带,但无法再见心爱的人,只能独自面对这份愁绪。

注释:

  • 《拟古》(作者不详): 唐代诗人创作的拟古诗作名。
  • 万里:指距离之遥,意指两地之间相隔很远。
  • 萧关道:古代边塞关口的名称,这里借指遥远的边疆道路。
  • 相望:相互望见,形容彼此之间相隔较远,难以相见。
  • 漫漫:形容时间或空间的距离感,漫长而难以跨越。
  • 目短心苦长:眼睛望着远方(象征思念之人),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忧伤。
  • 清泪:眼泪清澈透明,象征着真挚的情感。
  • 乾:停止,这里表示泪水已经流尽,无法再继续流淌。
  • 日落房栊暗:太阳落山,天色渐暗,房间内的灯光也变得微弱。
  • 风生衣袂寒:微风拂过,衣袖因寒冷而感觉刺骨。
  • 双鸳绮:一种用鸳鸯图案装饰的腰带或衣物,象征着爱情的象征。
  • 愁绝: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之作,通过描绘诗人与爱人相隔万里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万里萧关道”开篇便奠定了整个作品的背景氛围,让人感受到主人公所处之地与爱人所在之地相隔之遥。接着以“相望何漫漫”进一步突出了双方之间的情感纠葛。在漫长的等待和思念中,诗人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目短心苦长”,这四个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思念之情中,眼睛望着远方(象征思念之人),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忧伤。

诗句中“清泪何时乾”更是将诗人心中的悲伤情绪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清泪”不仅指眼前的泪水,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那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的哀伤。而“乾”,则巧妙地将这种哀伤转化为一种坚定的决心——不再让泪水继续流淌。

随着夜色的降临,诗歌的氛围变得更加深沉,“日落房栊暗”与“风生衣袂寒”两句,分别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暗淡与寒冷,以及微风带来的凉意。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更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助。

“留将双鸳绮,愁绝不成看”这句诗,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化为一物——双鸳绮腰带,将其留在爱人身边。然而,由于心中无尽的忧愁和痛苦,他无法再看上一眼心爱的人,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沉重的相思之苦。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身处异地、相思情深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