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山前连袂归,浮云漠漠隐斜晖。
东风十里平芜色,香雾空蒙欲湿衣。
【注释】
1.丙申: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9年)。
2.社丈:社友。
3.张吴二将军:张俊、吴璘。
4.杨武生:名坚,字武生,四川人。时为枢密使。
5.会:聚会。
6.松柏下:指会集的地方。
7.书事:题记。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丙申春,即公元1189年。诗人与同社诸丈在北郊聚会,共赏花光柳色,席间又邀张吴二将军、杨武生等饮宴。夜幕降临,诗人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松柏下晚归书事》。
首句“薄暮山前连袂归”,描绘出一幅诗人与同社诸丈在山前相约归来的情景。“薄暮”点出时间,是傍晚时分;“山前”点明地点,在山的前面,表明是在郊外。诗人与众友人在山前相约,一同归来的情景,使人感到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
次句“浮云漠漠隐斜晖”,描绘夕阳西下,天空中白云缭绕的景象。“浮云”点出自然景色,是天空中的白云;“漠漠”描绘出云雾弥漫的样子; “隐斜晖”则描绘出太阳西沉的景象。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景色。诗人用“隐斜晖”一词,写出了夕阳西下的美景,使人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句“东风十里平芜色”,描绘出春风送来的花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的景象。“东风”点出风向,是东风;“十里平芜色”描绘出春天田野里的景色,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这一句既描绘了自然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句“香雾空蒙欲湿衣”,“香雾”点明气味,是指随风飘来的花香;“空蒙”描绘出天气微雨,烟雾迷蒙的景象;“欲湿衣”则描绘出诗人被花香包围的感觉。这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好之中。
这首诗以“书事”为题,实则描绘了诗人在北郊聚会饮酒之后,乘着酒兴写下了这首《松柏下晚归书事》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