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逢支遁,长天秋气阴。
卷帘疏雨入,传茗慧谈深。
只履归何处,浮杯共浅浔。
尘缘惭未断,空自问禅心。
【注释】
舟中与元上人坐话:在船上和元上人聊天。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泗水逢支遁:在泗水遇到支遁。支遁:晋代僧人,姓支,名遁,字季龙,建德人,世传为佛图澄弟子。善弹琴。
长天秋气阴:天空湛蓝而天气寒冷。长天:长空。
卷帘疏雨入:推开窗户,让稀稀疏疏的细雨飘进屋里。
传茗慧谈深:品茶论道谈得十分投机。传茗:品茶。
只履归何处:支遁常以只履(一只木屐)自随,故称“只履”。后用以指隐士。
浮杯共浅浔:浮杯:浮在水面上的酒杯。浅浔:小洲。这里指酒席设在江边。
尘缘惭未断,空自问禅心:《楞严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禅宗认为一切皆因缘而生,无自性。此句是说支遁已经超脱了尘缘,自己却还在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禅理,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船中和元上人坐谈时的情景。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中间穿插着诗人与上人的闲谈。
起联两句“泗水逢支遁,长天秋气阴”,点出了地点是在泗水,时间是长天秋气阴的时候,这是作者与元上人相遇的地点及时间;“卷帘疏雨入”一句描写了作者与元上人在船上交谈时的情景——下雨了,作者便将窗帘卷起,让稀稀疏疏的细雨飘进屋里来,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传茗慧谈深”一句则是描绘两人交谈的内容——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谈论着佛法、禅理。
第三联“只履归何处,浮杯共浅浔”,这两句是对前两联的补充说明——支遁常以只履自随,后用来指隐士。他曾经过江到浔阳隐居,所以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这个典故。
最后两句“尘缘惭未断,空自问禅心”,是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感慨。“尘缘”一词,意即世俗之缘,作者说自己没有完全断却尘世之缘,因此还无法真正地进入禅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写与元上人的对话,传达出作者对于禅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