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池春早忆重游,画舫清宵月满钩。
疏竹小桥红日薄,南山孤阁翠烟流。
落花双涧流还合,野鸭春塘迥自由。
客到暗知仙格长,人间何处问丹丘。
有怀蓝双涧池亭因寄 习池春早忆重游,画舫清宵月满钩。
疏竹小桥红日薄,南山孤阁翠烟流。
落花双涧流还合,野鸭春塘迥自由。
客到暗知仙格长,人间何处问丹丘。
译文:
在春天的早晨,我怀念着曾经重游过的地方,想象画舫在夜晚清澈的月光下划行。
疏落的竹子和小巧的桥梁映衬着初升的太阳,而远处的南山上孤零零的阁楼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溪流两旁的落花随着水流回到了一起,而池塘边自由游弋的野鸭。
客人到来时,我隐约感受到仙人的风范更加悠扬。然而,在这繁忙的人世间,我不禁想问,哪里能找到那个仙境般的家园呢?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一个特定场所的记忆与向往。首句“习池春早忆重游”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第二句“画舫清宵月满钩”则通过画舫夜行的宁静场景,为读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第三句“疏竹小桥红日薄”,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竹影婆娑、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观图画。
接下来的诗句“南山孤阁翠烟流”进一步丰富了这幅画卷的内容,孤高的山阁、缭绕的烟雾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幽深。最后两句“落花双涧流还合,野鸭春塘迥自由”,更是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落花归集、野鸭游动,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含蓄,语言优美而凝练。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美感又具有哲理性,引人深思。通过对这个特定的地点的回忆,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无法抗拒的情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