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中流石灶寒,茶烟香湿紫苔斑。
仙人饮罢留空鼎,拍掌岩头去不还。
和棹歌
六曲中流石灶寒,茶烟香湿紫苔斑。
仙人饮罢留空鼎,拍掌岩头去不还。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析:
- 六曲中流石灶寒:“六曲”指曲折的河道,“中流”表明在水中央,“石灶”可能指的是用石头搭建的简易炉灶,用于烧水或烹饪,“寒”则描绘了炉火未生,环境显得冷清。
- 茶烟香湿紫苔斑:“茶烟”暗示着有煮茶之行为,“香湿”表示茶香四溢且湿润了周围环境,“紫苔斑”形容苔藓因潮湿而呈现出的紫色斑点,增添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性。
- 仙人饮罢留空鼎:“仙人”指代采莲人或者某种神秘角色,”饮罢”表达了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饮酒活动,“留空鼎”意味着酒坛被留在原地,没有带走,象征着他们的欢聚未散。
- 拍掌岩头去不还:“拍掌”可能是对美好瞬间的回忆或是对未来的期待,“岩头”指的是靠近山崖的地方,“不还”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即使离开也感到满足。
译文:
在曲折河道中水流潺潺,石灶旁寒气袭人,炉火尚未点燃茶叶已散发出阵阵清香,湿润了周围的紫苔,一片生气盎然。仙人们在享受完欢乐时光后,留下空空的酒器,笑着拍掌离开,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汛初发时的水边景象。诗人们利用简洁有力的词句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静谧的河流中,简陋的石灶旁,冒着炊烟的茶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远处,几位仙人或采莲人正在享受他们的闲暇时光,他们留下的空酒器和愉悦的笑声为这幽静的景色增添了几分人情味。整首诗既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