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树春红已觉稀,数枝低阁午风微。
裁将织女愁中锦,尽着秋娘嫁日衣。
南国何人歌芍药,东山此日忆蔷薇。
中园未忍违孤赏,拾得余芳肯暮归。
满树春红已觉稀,数枝低阁午风微。
裁将织女愁中锦,尽着秋娘嫁日衣。
南国何人歌芍药,东山此日忆蔷薇。
中园未忍违孤赏,拾得余芳肯暮归。
注释
- “满树春红已觉稀”:描述了花朵已经凋零,树上的春花几乎看不到。
- “数枝低阁午风微”:形容风轻轻吹过,几枝花低垂,感受不到风的存在。
- “裁将织女愁中锦”:想象将织女的忧愁化作锦缎来裁剪这些花朵。
- “尽着秋娘嫁日衣”:用秋天新娘的衣服比喻花朵的美丽,即将凋谢。
- “南国何人歌芍药”:询问南方的人是否还会唱起赞美芍药的歌谣。
- “东山此日忆蔷薇”:表达在东山上回忆起那些与蔷薇相似的记忆。
- “中园未忍违孤赏”:不忍心违背自己独自欣赏这些花的心情。
- “拾得余芳肯暮归”:虽然花儿已经残败,但仍然愿意在黄昏时归来寻找它们的余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瞬间的感慨。诗中的每朵花都是一个故事,它们从盛开到凋零,都在诉说着时间的力量和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将这些短暂的美捕捉成永恒。
第一句“满树春红已觉稀”带出了春末的景象,红花逐渐变得稀少,暗示了春天的结束。而“数枝低阁午风微”描绘了午后柔和的风轻轻吹拂在低矮的树枝上,增添了几分静谧之感。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能力和深刻感悟。
诗中的比喻“裁将织女愁中锦”,“尽着秋娘嫁日衣”,将花比作织女和秋娘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和艺术化的处理。通过这样的艺术加工,花朵仿佛有了生命,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两句“南国何人歌芍药”,“东山此日忆蔷薇”,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好奇和对过去记忆的追忆。这种情感的延伸,不仅是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和致敬。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细节的捕捉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美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