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元夕,正瑶空,华月九衢如昼。
为倩农师,占五谷,道是丰年物候。
百尺星桥,千寻火树,遥听钧天奏。
重门永夜,漫催银箭更漏。
又道画阁东头,何郎诗兴不,管梅花瘦。
松雪王孙,传好句,信是词垣耆旧。
𩰚草香茵,冲花绣羽都,在烧灯后。
品题乐事,莫放绿颦红皱。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时歌女名,此词以咏元宵节的盛况,表现节日气氛。上元:指元宵节。

皇都元夕:即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皇都”是指京城。“元夕”即正月十五,俗称“上元”。

正瑶空:天空明亮,像美玉一样纯净。瑶空,指夜空。

华月九衢如昼:华月照彻九条大街,像白昼一般明亮。衢,通衢,大道。

倩农师:请农师占卜。倩,请。

五谷:五种庄稼,这里泛指农作物。

丰年:丰收之年。物候:自然界中某些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变化。此处借指节气。

百尺星桥:形容桥梁之高。星桥,天上的星星排列成桥梁的形状,比喻天上的星辰。

千寻火树:形容树木高大茂盛。火树,火焰般燃烧的树木,比喻灯火辉煌的景象。

钧天奏:指天上的音乐演奏。钧天,天上,也指帝王的居所。奏,演奏。

重门永夜:夜晚重门紧闭,没有月光透进来。永夜,长夜,漫漫长夜。

漫催银箭更漏:无休止地催促更夫报时。银箭,计时用的工具(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这里借指更夫。更漏,古时夜间计时用的工具,这里借指时辰。

画阁东头:在皇宫中的东侧画阁。东头,指东侧。

何郎:南朝宋文学家何逊,字仲言,他写的诗清新秀丽,风格接近谢眺。瘦,这里作动词用,指梅花凋零。

松雪王孙:指诗人自己,自比松雪一般的才子。王孙,贵族子弟。

传好句:相传有好的句子。耆旧,年纪很大的人,这里指作者。

𩰚草香茵:指踏青赏花时,花草散发出香气。𩰚草,一种野草,这里借指花草。香茵,芬芳柔软的垫子或席子。

冲花绣羽:指花朵和羽毛被烧得通红。

品题乐事:品尝并欣赏这些欢乐的事。品题,品味欣赏。

莫放绿颦红皱:不要让欢乐变成忧愁。

【赏析】

《念奴娇·上元》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繁华景象的词。全词通过描绘元宵之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上片开篇即写元宵之夜,天空晴朗,月亮明亮,照耀着整个京城。接着,作者用“为倩农师”、“道”等词引出了农师占卜、预示五谷丰收的情景。“百尺星桥”、“千寻火树”,形象地描绘了灯火辉煌的景象。“重门永夜、漫催银箭更漏”几句,写出了深夜时分,人们仍在忙碌地迎接新年的到来。整首词通过对元宵之夜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欢快祥和的氛围。

下片转入对人物的刻画。“又道画阁东头,何郎诗兴不”,这两句既承接上片,又开启了下文。“松雪王孙”,指的是作者自身。“传好句、信是词垣耆旧”,则表明作者的诗词才华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𩰚草香茵、冲花绣羽”二句,是对上片“百尺星桥、千寻火树”的具体化描绘,更加突出了元宵之夜的热烈氛围。最后一句“品题乐事、莫放绿颦红皱”,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珍视之情。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既有对元宵之夜热闹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