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何处回高眼,山寺遥临江水滨。
满地黄花聊避俗,谁家白酒未尝新。
可怜明日是九日,为问闲人能几人。
且与山灵修故事,已传西北静风尘。
吴太常诸公九日前一日登清凉寺次韵
清秋何处回高眼,山寺遥临江水滨。
满地黄花聊避俗,谁家白酒未尝新。
可怜明日是九日,为问閒人能几人。
且与山灵修故事,已传西北静风尘。
诗句释义与赏析:
“清秋何处回高眼”:“清秋”指的是秋天的清爽,而“何处回高眼”表达了诗人对高远视野的向往和寻求。这里通过使用“回高眼”,暗示诗人在秋天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广阔视角和深度思考。
“山寺遥临江水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山寺远离喧嚣之地,静静地坐落在江边。这里的“遥临”强调了山寺与江水的相对位置,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满地黄花聊避俗”:这里用“黄花”来象征秋天,而“聊避俗”表达了诗人试图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诗人选择在秋天这个季节登山,可能是因为秋天的自然景色让他感到心旷神怡。
“谁家白酒未尝新”:这句诗通过对“白酒”的描写,引出了对传统节日的庆祝。诗人通过询问谁家的白酒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节日庆典,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可怜明日是九日,为问閒人能几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重阳节的期待和感慨。诗人通过询问那些悠闲的人有多少,暗示了他对忙碌生活的反思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且与山灵修故事,已传西北静风尘”: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交流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他也希望这种宁静能够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还体现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