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尘如海水,明眼本来空。
折苇流沙北,扶桑断石东。
百年无梦后,万象不言中。
瓜步还西上,庐山问远公。

《湛空为僧作》一诗,邵宝以深邃的佛教哲理和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1. 京尘如海水:这里的“京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喧嚣,而“如海水”则意味着这些纷扰无边无际,如同海洋一样深广和广阔。

  2. 明眼本来空:在这里,“明眼”可以理解为具有洞察力的眼睛,而“本来空”则是佛教中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强调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无的。

  3. 折苇流沙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北方的流沙之地折下芦苇,象征着某种转变或开始。

  4. 扶桑断石东:扶桑是神话中的一棵大树,代表东方,而“断石”则可能指的是某种断裂或结束。

  5. 百年无梦后:这里的“梦后”可能意味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梦境之后,最终回归现实。

  6. 万象不言中:表达了一种深刻的领悟,即万物的本质并不需要言语来表达。

  7. 瓜步还西上:描述了一种返回的行为,可能象征着从某个地方回到出发点。

  8. 庐山问远公:最后提到“庐山”,这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圣地,而“问远公”则暗示了与一位高僧的对话或探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的描写,以及通过佛教哲理的引入,表达了对生命、修行和存在的深入思考。邵宝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人生画卷。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和精神追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