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客游山馆,高秋霁景鲜。
方修初服地,况近始生年。
云影秋潭底,松枝晚阁前。
老僧迷眼界,谓我羽衣仙。

【注释】

避客:指隐者。游山馆:隐居之处。高秋霁景鲜:深秋雨后晴朗的景色格外鲜明。方修初服地:刚刚换上初秋的服装。况近始生年:何况已经接近了一年的时间。云影秋潭底:秋天的云影映照在秋潭的深处。松枝晚阁前:傍晚时分,松树枝条斜插在阁楼的前面。老僧迷眼界:老和尚看东西时眼睛有些模糊。谓我羽衣仙:把我当成是羽衣仙人(道教中的神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居者在深秋时节,游历山中亭子的情景。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游览山中亭子,欣赏深秋雨后的晴空明丽的景色;后四句,写诗人在亭中休息时,被一个老和尚误认作“羽衣仙”,引出了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写诗人出游,“避客”二字点明主题。“高秋”点出时间。“霁景”即雨过天晴后的景色。“鲜”字写出了雨过天晴后,万物焕然一新的清新、明媚的景象。

颔联写诗人在山中亭子里,刚刚换上初秋的服装,便兴致勃勃地游览山亭。“初服”与“方修初服”意思相近,都是指刚刚穿上初秋的服装。“地”指山中亭子。“况近”是何况的意思。“始生年”即刚刚开始的一年。

颈联写诗人在亭中,被一个老和尚误认为羽衣仙子。“晚阁”为古代建筑的一种,指山中亭子的建筑物。“云影”两句,写云影映照在秋潭之中。“秋潭”指深秋季节里清澈见底的水潭。“松枝”两句,描述松树的枝条斜插在阁楼的前面。“晚阁”为古代建筑的一种,指山中亭子的建筑物。

尾联写诗人被老和尚错认后的心情。“老僧迷眼界”即老和尚看东西时眼睛有些模糊。“谓我羽衣仙”即把他当成是羽衣仙人。“羽衣仙”是道教中的神仙,是作者自况。“羽衣”即羽毛的衣服,这里借指自己的道袍。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游览山亭,被一个老和尚误认成羽衣仙人的情景,来表现诗人对于世俗的厌恶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