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学名官愧我曾,得君相继价逾增。
镕金有制元随可,璞玉无形已付能。
河广正夸杭一苇,嵩高还爱驻双藤。
许州品士亭如在,校罢诸生请试登。
寄秦提学国声
宪学名官愧我曾,得君相继价逾增。
镕金有制元随可,璞玉无形已付能。
河广正夸杭一苇,嵩高还爱驻双藤。
许州品士亭如在,校罢诸生请试登。
【注释】:宪学名官:御史。宪宗曾为太子时,名位仅次于皇太子,故称“宪名”。愧曾:惭愧曾。得君相继价逾增:“得君”,得到君主信任。“相继”指前后相继。“价逾增”是说得到君主的信任后,其价值也增加了。熔金有制:熔化金银的技艺,这里比喻科举考试。“熔金”与“璞玉”相对,都是比喻人才。“制”即制度。元随可:可以任由他们施展才能。“可”,允许。璞玉无形:璞玉未经过琢磨,没有形状,比喻未经雕琢的人才。“无形”指未经雕琢。付能:交给有能力的人。河广正夸杭一苇:黄河宽广正像用一根芦苇就能渡过去一样。“杭”同“浩”,“苇”即芦苇,喻指黄河之水浩瀚。“河广”“杭一苇”均比喻人才济济,任人唯贤。“正”正像。“夸”夸赞。杭一苇:形容河水浩瀚,就像可以用芦苇渡过黄河一样。“一苇”比喻人才众多。“嵩高还爱驻双藤”,意思是皇帝对那些有才德的人非常喜爱,就像喜欢两根藤蔓缠绕在一起的大树一样。“嵩高”指泰山,泰山在古代被视为圣山。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秦提学时,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勉励对方,希望他能够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