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㘭里奠公堂,何意重来致瓣香。
史及阙文怜误豕,礼将求野幸存羊。
心精已与经行世,德义元堪社在乡。
尚欠新碑书岁月,祠官称秩有封章。
这首诗是作者拜访东汇泽陈先生祠时所作。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译文:
团山㘭里奠公堂,何意重来致瓣香。
史及阙文怜误豕,礼将求野幸存羊。
心精已与经行世,德义元堪社在乡。
尚欠新碑书岁月,祠官称秩有封章。
注释:
- 团山㘭里奠公堂:在团山㘭这个地方为陈先生的祠堂献上祭品。
- 何意重来致瓣香:为什么还要回来献上花瓣呢?可能是对陈先生的一种敬意或者怀念。
- 史及阙文怜误豕:史书中记载的有些内容存在缺漏,就像误食了猪一样。这里可能指的是对史实的不完善或者误解。
- 礼将求野幸存羊:在野外生存需要像羊一样谦卑。这里的“求”可以理解为寻求,而“野幸存羊”则是指在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 心精已与经行世:我的心已经被世间的纷扰所消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和疲惫。
- 德义元堪社在乡: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这里的“社”可以理解为社群、社会的意思。
- 尚欠新碑书岁月:还缺少一块新碑刻下时间,意味着对过去的纪念和追忆还未完成。
- 祠官称秩有封章:祠官(即祭祀官员)称秩(官职)有封章(封好的信函)。这里可能指的是祭祀官员给陈先生写的信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祠堂的敬仰之情。首句“团山㘭里奠公堂,何意重来致瓣香。”描绘了作者来到团山㘭的陈先生祠堂,献上花瓣作为祭品的情景。第二句“史及阙文怜误豕,礼将求野幸存羊。”则反映了史书记载中的不完整之处,以及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态度的重要性。第三句“心精已与经行世,德义元堪社在乡。”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后一句“尚欠新碑书岁月,祠官称秩有封章。”则是对祭祀官员给予陈先生的信函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陈先生逝世后仍被后人铭记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够表达出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陈先生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