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兴亡泪满笺,一坛遥忆祭忠年。
大书笔在凭谁执,高调歌沈待我传。
无地可投湘水裔,有天应照越山颠。
布衣闵世尤堪吊,何处松楸是墓田。
诗句释义
1 万古兴亡泪满笺: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无尽的哀愁和对英雄事迹的感慨,泪水充满了纸笺。”万古”意味着时间的长久,”兴亡”指的是历史的更迭和国家的兴衰。“泪满笺”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落泪的场景。
一坛遥忆祭忠年:这里指的是在遥远的年代里,曾经有一个时期(可能是某个特定事件或人物)被人们以某种形式纪念和缅怀。“祭忠年”可能是指在某个重要时刻或者纪念日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大书笔在凭谁执:这一句意味着书写着关于重大事件的记录(”大书笔”),这些记载由谁来执笔,可能是由那些具有权威或影响力的人来完成。“执”在这里有把握、执行的意思。
高调歌沈待我传:这里的“高调歌”可能是指高声歌唱或吟咏,而“沈待我传”则暗示了一种期待或希望有人来接受并传承这种歌颂的内容。
无地可投湘水裔: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感,即找不到任何地方可以投靠或安放自己的灵魂(”投湘水”可能指投身于湘江等自然水域)。
有天应照越山颠:这句话似乎在说,尽管当前处于困境之中,但上天(或更高的力量)仍然会在更高的地方照耀和守护。“越山颠”可能是指越过重重困难到达山顶。
布衣闵世尤堪吊:这里的“布衣”指的是普通人,“闵世”表示同情世事的艰辛,而“吊”则是哀悼或同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苦难的深切感受和哀悼之情。
何处松楸是墓田:最后一句询问在哪里可以找到埋葬先人的地方,这里的“松楸”可能是指墓地的象征,而“墓田”则是指墓地的土地或空间。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失去土地的悲痛。
译文
万古兴亡泪满笺,一坛遥忆祭忠年。
大书笔在凭谁执,高调歌沈待我传。
无地可投湘水裔,有天应照越山颠。
布衣闵世尤堪吊,何处松楸是墓田。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思考。从字面上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万古兴亡泪满笺”表达了对历史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深深怀念;通过“一坛遥忆祭忠年”则揭示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无地可投湘水裔,有天应照越山颠”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一句“布衣闵世尤堪吊,何处松楸是墓田”则表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对失去的土地的哀悼。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