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海归来老使君,东行还共泰山云。
州兼青兖双旌去,天近沧瀛一道分。
何处秦碑犹可识,它年汉诏漫曾闻。
须公高揽澄清辔,马首西风日未曛。
滇海归来老使君,东行还共泰山云。
州兼青兖双旌去,天近沧瀛一道分。
何处秦碑犹可识,它年汉诏漫曾闻。
须公高揽澄清辔,马首西风日未曛。
注释:
滇海——即指云南省的昆明市,古代称云南为滇国或滇池;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者县长;东行——向东行进;泰山云——泰山上的云雾;州兼青兖双旌去——指的是兼任了山东青州、兖州的两处官职,离开时旌旗飘扬;天近沧瀛一道分——沧洲和瀛洲是传说中的两个地方,这里指代黄河与渤海之间;何——哪里;秦碑——秦始皇时期的石碑,这里泛指古老的历史遗迹;汉诏——西汉时的皇帝诏书,这里泛指古代的治国之策;须公——指邵用之,须公在这里是对他的尊称;高揽澄清辔——意思是说要高高地握住治理国家的方法,澄清天下的大政方针;马首西风日未曛——意思是说马头向西,太阳还没有落山,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也比喻人勤于政事而不知疲倦。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邵用之的深厚情感。
首联“滇海归来老使君,东行还共泰山云。”描述了邵用之从滇海归来的情景,以及他在东行时与泰山云相伴的场景。这句诗描绘了邵用之的豪迈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
颔联“州兼青兖双旌去,天近沧瀛一道分。”则进一步描绘了邵用之任职的地方以及他治理的疆域。这里的“州”指的是山东省,“青兖”是古代山东地区的名字,“沧瀛”也是古代地理名词,分别代表黄河和渤海。这句诗表现了邵用之对国家治理的贡献和对疆域的治理成果。
颈联“何处秦碑犹可识,它年汉诏漫曾闻。”则是对邵用之功绩的赞美。这里提到了秦碑,这是秦始皇时期的石碑,代表了古代的历史遗迹。同时提到了汉诏,这是西汉时代的皇帝诏书,代表了古代的治国之策。这些历史的见证都证明了邵用之的功绩。
尾联“须公高揽澄清辔,马首西风日未曛。”则是对邵用之的期望和祝愿。这里的“须公”是对邵用之的尊称,“高揽澄清辔”表示要高高地握住治理国家的方法,“马首西风日未曛”则是说马头向西,太阳还没有落山,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也比喻人勤于政事而不知疲倦。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有对邵用之的赞美,也有对其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