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学有箕裘,晚擢高科仕亦优。
北斗望中心凤阙,西山归处首狐丘。
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
最是渠南亭子在,黄梅细雨不胜秋。
闻李四顺讣
百年家学有箕裘,晚擢高科仕亦优。
北斗望中心凤阙,西山归处首狐丘。
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
最是渠南亭子在,黄梅细雨不胜秋。
译文:
听闻李四顺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叹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他拥有深厚的家族学问,晚年更是一举成名,官位之优令人羡慕不已。在北斗星下仰望,心中满是对中央皇宫的向往。在西山之下,是他曾经归隐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寄托之所在。虽然已经过世,但留下的诰命依然空悬于新的墓地,而那些万卷的书仍然装满了旧时的楼阁。最让人怀念的是那位于南面的亭子,即使在黄梅细雨中,也无法抵挡那份深深的秋意与思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李四顺的深切缅怀和无尽哀思。首句“百年家学有箕裘”,描绘出李四顺丰富的家学和高尚的品格,如同古代圣人的遗风,世代相传。紧接着,“晚擢高科仕亦优”,展现了他在仕途上的辉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赏识,也为后人所敬仰。
诗中通过“北斗望中心凤阙”和“西山归处首狐丘”,巧妙地运用地理与历史意象,将李四顺的人生轨迹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映成辉。这两句既表达了他对家乡山川的眷恋,也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一封诰尚虚新墓,万卷书还满旧楼”,则深刻反映了李四顺虽逝犹荣的精神风貌。他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其遗留下来的教诲和著作仍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诗尾所提到的“渠南亭子在”,不仅是对李四顺生前生活情趣的追忆,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一种赞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生平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