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功成召命新,南来泉上问山人。
时哉春暮还灵雨,久矣吾衰更老亲。
万里长安天在望,千秋淮海水如神。
相过莫怪频留坐,话到平生字字真。
司徒凤山公见过
江汉功成召命新,南来泉上问山人。
时哉春暮还灵雨,久矣吾衰更老亲。
万里长安天在望,千秋淮海水如神。
相过莫怪频留坐,话到平生字字真。
【注释】
司徒:官名,即司徒公,指司马光。
凤山公:司马光的字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
功成召命新:功业已成功,朝廷召唤他出任官职。
泉上:泉之旁,指故乡颍昌。
时哉春暮还灵雨:春天已近尾声了,又下了一场及时雨。
吾衰:我的衰弱。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
千秋淮海:指长江和淮河。
相过:拜访。
莫怪:不要奇怪。
频留坐:多次留客共坐。
平生:平素,平时。
【赏析】
《谒史君》是宋代大文豪司马光为好友史君写的一篇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三月。当时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落职闲居洛阳,友人来访,他写了此诗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感人,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首联“江汉功成召命新,南来泉上问山人。”写司马光因反对变法而被贬谪至洛阳,但功成之后仍受皇帝召见,于是前来拜访友人。“南来”表明司马光是从南方赶来的;“泉上”则表明他是来到故居颍昌(今河南许昌)的。
颔联“时哉春暮还灵雨,久矣吾衰更老亲。”诗人感叹春光易逝,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感慨自己年华已逝,更加怀念老亲。“时哉”意为“这是多么好的时光啊”,感叹时光飞逝,感叹美好时光不再;“春暮”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灵雨”是指及时的雨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此时司马光却感到年华已逝,更加思念老亲。
颈联“万里长安天在望,千秋淮海水如神。”诗人表达了他对京城长安和家乡淮海两地的美好向往之情。长安是中国古代的都城和政治中心;淮海则是指淮河流域。这两句诗表达了司马光对两个地方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的追忆。
尾联“相过莫怪频留坐,话到平生字字真。”诗人表示他之所以频繁留客是因为想与客人好好聊天,谈论彼此的过去和未来。“频留坐”意味着他非常珍惜与友人相聚的时光;“话到平生字字真”则表明他愿意坦诚地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感受。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真诚和坦荡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