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西庵正倚楼,素翁书至似同游。
十年海上人非远,何处山中事不幽。
竹蘖乍肥分仆送,松花将老托僧收。
易台八首从头读,始信平生分已投。
诗句原文:
风雨西庵正倚楼,素翁书至似同游。
十年海上人非远,何处山中事不幽。
竹蘖乍肥分仆送,松花将老托僧收。
易台八首从头读,始信平生分已投。
译文:
在风雨交加的西庵,我恰好靠在楼上,素翁的书来如同与我有共同的游历。
虽然已经过了十年的海上生活,但距离并不遥远,山中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深意和幽静。
竹子突然长得肥大,被仆人送走;松花快要凋零,被僧人收集起来。
仔细阅读《易台八首》,才相信我们一生的缘分已经注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归自惠山时的情景,以及与素翁书信往来的愉快体验。诗中“风雨西庵正倚楼”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风雨中的西庵画面,而“素翁书至似同游”则展现了书信交流带给作者的快乐与共鸣。此外,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的第二句“十年海上人非远,何处山中事不幽”深刻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这里的“山中事”可能不仅仅是指山景之美,也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第三句“竹蘖乍肥分仆送,松花将老托僧收”则通过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对自然的爱护以及对客人的款待之情。竹子突然长得茂盛,被仆人赠送;松花快要凋落,却被僧人收藏,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易台八首从头读,始信平生分已投”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通过对《易台八首》的重新阅读,作者领悟到了自己与素翁之间深厚友谊的本质,认识到他们之间的缘分早已注定。这种情感上的认同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这首诗以其深情、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归途中所思所感,以及对自然、朋友和人生哲理的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