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共校荐贤书,回首风尘廿载馀。
顾我文章非晦父,知君礼乐自横渠。
洞前鸣鹿苹还茁,柱底降蛟窟已墟。
病客江南时感旧,三门寥落绝双鱼。
注释:
怀姜佥宪若虚:怀念并称赞姜若虚(字若虚,号西江,南宋人)。
西江:地名,位于今江西。共校荐贤书:一起撰写推荐人才的书。校荐贤书是古代一种选拔、举荐人才的制度。
回首风尘廿载馀:回首二十年多的战乱。
顾我文章非晦父:回顾自己文章的成就不如曾晦父。
知君礼乐自横渠:知道你在礼仪、音乐方面很有造诣,就像横渠先生一样。横渠是宋代理学家张载的谥号,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洞前鸣鹿苹还茁:山洞口前的青草重新生长起来。
柱底降蛟窟已墟:柱子下倒塌的洞穴已经被挖空。
病客江南时感旧:身患疾病,经常在江南感到凄凉。
三门寥落绝双鱼:三门山空旷冷落,连一对鱼儿也不见了。三门山在今浙江新昌县西北,是越国古都会稽的南大门,山上有双鱼石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姜若虚并对其成就表示赞美的一首诗。诗的开头两句回顾了与姜若虚相识以来的往事,感叹两人在战乱中的重逢。第三句则指出自己的文章不及姜若虚,而姜若虚在礼乐方面却很有造诣。接着两句又提到了姜若虚的学问和为人,赞扬他在礼仪、音乐方面的成就,如横渠先生一样。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身陷江南时的凄凉之情,以及看到三门山空旷冷落,连一对鱼儿也看不见的景色所引发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顾与姜若虚的友情和共同经历,赞美了姜若虚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