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欣来长者车,淹留深愧食无鱼。
青丝一缕并刀下,挽得中原九鼎馀。
【注释】
瞻:看。陶母:即陶母,指晋代人陶侃的母亲湛氏,因崇尚俭朴而闻名。长者车:指陶侃出行时所乘的牛车。淹留:停留、逗留。九鼎:古代国家的传国之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写诗人在瞻仰陶侃母像后有感而作。诗人通过描写陶侃母亲生前的勤俭节约生活,来勉励自己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以成就一番事业。
首句“穷巷欣来长者车”,是说诗人看到陶侃的家世贫贱,却能成为一代名臣,不禁喜出望外。陶侃,字士衡,庐江郡寻阳人(今属安徽省),出身寒微,少有大志,年轻时曾为州府主簿、安东参军等职。他为人正直,不慕荣利,与当时权门豪族多不合。陶侃一生清正廉洁,不尚浮华,其母湛氏更是以身作则,生活俭朴,因此深受人们的景仰。“穷巷”二字,表明这位高官显宦的陶侃出身低贱,而“欣”字表明了诗人对陶侃的敬仰之情,也表明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高兴的心情。
颔联“淹留深愧食无鱼,青丝一缕并刀下”,写诗人被陶侃母亲的俭朴生活所感动,自觉惭愧自己没有陶侃那种高尚的品质。“淹留”一词用得好,说明诗人被陶家的生活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淹留”在这里是停留、留恋的意思,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在陶侃家乡流连忘返的情景。“无鱼”一词表明陶侃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陶侃的母亲却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她虽然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但是每天却吃得津津有味;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每天都能品尝到新鲜的蔬菜。陶侃的母亲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两点,是因为她十分注重生活的节俭,所以她的生活虽然并不奢华,但是却过得非常充实。陶侃的母亲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她深知生活的真正意义,她认为只有节俭才能使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颈联“挽得中原九鼎馀,青丝一缕系双亲”,是说诗人决心要学习陶侃母亲的这种精神,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挽得中原”四字表明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天下之中”之称。这里的“余”表示的是剩余的意思,也就是说,诗人决心要挽得中原地区的全部土地,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青丝一缕”指的是头发上的一根青丝,也就是头发上最后一点黑发。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诗人决心要珍惜这最后的一根青丝,将它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尾联“寄语羲皇学养真,莫将富贵等闲看”,是希望人们能够像陶侃母亲那样注重生活品质,不要因为富贵而轻视简朴的生活。“羲皇”一词是指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两个神祗,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的“羲皇”用来比喻陶侃的母亲,表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学习陶侃母亲的这种精神,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陶侃母亲生活的描写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要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并且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