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泉饮君君莫疑,此泉德本与君宜。
烦君持向开河去,宋老祠前奠一卮。

【注释】

酌泉:把泉水拿来喝。君莫疑:请君放心。德:品德,这里指好品质。宜:适宜。烦:麻烦。持向:拿过去。开河:疏导河道。宋老祠:宋代的祠堂。奠(diàn)一卮(zhī):斟满一杯。卮,古代盛酒器,一般为圆形。卮,同“巵”。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作者任杭州通判,与知州张琥、太守苏舜钦等共同治理杭州西湖,疏通了西湖水道。苏轼对西湖治理工作十分满意,曾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赞美杭州西湖的美和治理工作的成效。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胡仁夫到杭州赴任,希望他像治理西湖一样造福百姓。胡仁夫即将赴杭州任知府,词人为表示祝贺,特地写下了这首词赠给胡仁夫。

上片起二句说:为你的人品高尚,我举杯劝饮,你千万不要怀疑这清泉的来路不正。下句“此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

中两联用设问的语气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请你把这清泉带到京城去,让宋老祠前的百姓都品尝一下这清泉的好处吧,这样他们一定会感激你的。“烦君”,意为麻烦您了,这是对对方的尊称。“持向”是“把……拿去”的意思,这里是指“把这清泉带到京城去”。“开河”即疏导河道。“宋老”,指北宋名臣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光)在政府多所建明,其于理财亦未尝苟且,而善养士。……及为相,每召僚属责曰:‘安有为吾治天下而不忧其民者?’虽细民之力不足出,犹躬自简阅,以足其数,至以身任之。”苏轼在这里是以司马光为例,赞扬胡仁夫的政绩。“奠”,斟满酒杯,这里指“敬献”。

下片由送别转入祝福语。“此泉”,仍指上文所说的那口清泉。“德本”,指好品质。苏轼认为,清泉之所以能甘冽可口,是因为它的源头有好的水质;同样,人有了好的品性,也才能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治理地方要使百姓得到好处,首先得有好的政策。结尾两句,是祝愿胡仁夫早日到达杭州,为当地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他的人品也能如这清泉一般,为世人所景仰。

这首词通过送别胡仁夫的题画诗,赞颂了胡仁夫的政绩和人品,表现了词人的高洁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