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从容侍一亭,夜深灯火共谈经。
因君却愧蒿庵意,曾许春风点瑟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把握关键诗句的意象特点,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三子从容侍一亭”,“从容”,安适、闲适的样子。“三子”是作者自己及其弟三人,他们在一起悠闲自在地陪伴着一座亭子。“一亭”,点出亭子的小巧玲珑、幽雅宁静的特点。

“夜深灯火共谈经”,夜晚,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亭中,一起谈论佛经。“经”,佛教经典。“谈经”说明他们在谈论佛家的道理和教义。

“因君却愧蒿庵意”,“因君”,由于他而感到惭愧。“蒿庵”,简陋的草屋。“意”,心意,即愿望、心愿。“却”,表转折,却……的意思。“因君而愧”说明因为朋友而使自己的愿望落空。“因”和“却”、“愧”和“意”“都”构成并列关系,“却”是表示原因的副词,“因”,表示因果关系连词。

“曾许春风点瑟声”,曾经答应过要给春天的瑟上点上弦音。“瑟”,古琴的一种,用丝弦拨奏。“春风”是借指春天或春天的声音。

【答案】

译文:我和我弟弟三个,安适地陪着一座小小的亭子。我们围坐在一起,夜深人静时还点燃灯火谈论经书。

赏析:这是一首七绝,首联写景,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夜景,营造了和谐的气氛。颔联写情,抒发了因朋友而使自己的愿望落空的遗憾心情。颈联承前启后,写出了在友人的鼓励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尾联写意,表达了自己渴望实现美好理想的强烈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