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休讶便论诗,海月江云掩映时。
三十年前歌调在,一声还许野鸥知。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将至”表明作者即将离开安仁,“豫斋”为安仁的住所,是诗人的行踪所系之地。第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三、四两句紧承上文写景抒情,“海月江云掩映时”,描绘了一幅江水澄碧,海月朦胧,山色苍然,云雾缭绕的美丽图景。此时此景,与三十年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景何其相似,故能引起共鸣。“相逢休讶便论诗”,诗人与友人在安仁相会,彼此都未觉惊奇,因为“海月江云掩映时”的美景已经勾起了他们共同的回忆。“三十年前歌调在”,诗人回忆起三十年前与友人一起吟唱诗歌的美好时光,“歌声还在,人已不在”。面对如此景象,诗人心中感慨万千,不禁发出一声长叹:“一声还许野鸥知。”诗人以“野鸥”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友情的追忆以及对于生死离别的哀伤。

【答案】

相见休讶便论诗(我见你并不惊讶,我们马上可以谈论起诗歌来。)

海月江云掩映时(海月和江上的云彩交相辉映着。)

三十年前歌调在(三十年前我们一起咏唱的歌谣依然存在。)

一声还许野鸥知(我的歌声尚且存在,而你却已经不在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黄州时,与好友陈慥同住于城西之临皋亭,并有“临皋闲望”等诗。此诗即是在临皋亭作客期间写的。全诗以送别为题,借送别之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直抒胸臆,点出送别之所;颈联写景,回忆旧游,感慨万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