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二奇石,来自上下钟。是时我行自南复之东,二物真相从。
楼船习习生清风,迩来数年委置庭草丛。新春有客赠我石,其数与物皆相同,问之云来自蜀中。
殊形异状不可以模写,大抵荒崖绝壁自天生质非一日,复有长江之水朝夕相撞舂。
其间岁月不知几千百,乃成造化之神功。东坡雪浪何似者,吾此四物无乃堪弟兄。
有客谓予言,此石置之盆,可种九节仙灵草。南沙偶来观,谓客言诚好,我将致之时尚早。
早闻扣门声,一童手持抱。即令童子洗石分种之,如送仙人上蓬岛。
走笔谢南沙,清贞愿相保。世上琼瑶何足宝。
谢莫如山惠菖蒲歌
我有二奇石,来自上下钟。是时我行自南复之东,二物真相从。
楼船习习生清风,迩来数年委置庭草丛。新春有客赠我石,其数与物皆相同,问之云来自蜀中。
殊形异状不可以模写,大抵荒崖绝壁自天生质非一日,复有长江之水朝夕相撞舂。
其间岁月不知几千百,乃成造化之神功。东坡雪浪何似者,吾此四物无乃堪弟兄。
有客谓予言,此石置之盆,可种九节仙灵草。南沙偶来观,谓客言诚好,我将致之时尚早。
早闻扣门声,一童手持抱。即令童子洗石分种之,如送仙人上蓬岛。
走笔谢南沙,清贞愿相保。世上琼瑶何足宝。
【注释】
“谢莫”: 谢人。“如山惠”: 如同高山上的香蒲一样。“二奇石”: 指两块奇石。“上下钟”: 在四川的乐山大佛,高七丈三, 两耳分别长三十二米, 宽五十余米。“楼船”: 楼船式战船。“习习”: 风轻轻吹的样子。 “新春”: 春节。“有客”: 有位客人。“石”: 石头。“真从”: 真实地跟随。“殊形异状”: 形态各异。“不可”: 不能。“模写”: 模仿刻画。“荒崖”: 山崖。“自天生”: 自然生成。“长江”: 长江。“水”: 水流。“日夜”: 白天和夜晚。“几”: 许多。“乃”: 于是。“东坡”: 苏轼的别号。“雪浪”: 苏轼的别号。“何似”: 如何相似。“四物”: 四种物品(指这四个奇石)。“无乃”: 大概,恐怕。“弟兄”: 兄弟姐妹。“有客”: 一位宾客。“谓”: 说。“予”: 作者自称。“诚”: 确实如此。“致”: 赠送。“尚”: 还。“早闻”: 早先听说。“扣门”: 敲门。“童”: 小孩。 “即”: 立刻。“抱”: 抱着。“走笔”: 提笔书写。“清贞”: 清正廉洁。 “愿相保”: 希望永远相互保护。“琼瑶”: 美玉。 “何足”: 哪里值得。
【赏析】
这首诗描绘诗人收到朋友赠送的一块巨石之后,对这块奇形怪状、质地天然、充满灵气的石头的喜爱及赞美之情。诗中以拟人化的笔法,将这块石头赋予了人的情态与行为,使其成为一位能歌善舞的朋友,从而把巨石的神奇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我有二奇石,来自上下钟”,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得到两块奇特的奇石,并指出它们来自乐山大佛所在的峨眉山上。
颔联“是时我行自南复之东,二物真相从”,交代了诗人得到奇石的时间和地点。
颈联“楼船习习生清风,迩来数年委置庭草丛”,描写诗人乘坐楼船游览山水,观赏奇石的情景。
尾联“春日有客赠我石,其数与物皆相同,问之云来自蜀中”,叙述了诗人收到奇石并得知奇石产地的消息。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石头塑造为一位能歌善舞、具有灵性的奇石朋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这块奇石的喜爱及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