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擒一豹,两日擒两虎。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
使君诏县令,县令召猎户。赏格高悬网新补,尽道使君仁且武。
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
斩蛟杀虎翻然改行收奇功,今人古人性本同。彼哉名在丹书欲焚者,能言擒虎自效吾其从。
甲能独当乙并力,所不汝贷有如此溪石。一鼓再作,声如风雷。
山谷响应林木摧,丑类欲逃安往哉。一虎复一虎,一豹复一豹,从今日日闻飞报。
君不见山南山北行人多,争和使君擒虎歌,何处乡村愁政苛。
【注释】
①荆溪:今属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
②使君:指县令。诏:皇帝的命令。
③补(bǔ):捕捉。
④汝邑:指汝阳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
⑤丹书:指周处杀蛟的记录。
⑥从:跟随。
⑦甲:这里指猎人。乙:指猎户。
⑧丑类:指老虎。
⑨闻飞报:指传捷报。
⑩山南、山北:指南北方。行人:过路的人。
【赏析】
《擒虎行》,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共五十六句,分三段。首段写荆溪县主政者对捕猎有功者的奖赏;次段写周处杀蛟的故事和作者对此的评价;末段写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英雄的颂扬。
首段写荆溪县主政者对捕猎有功者的奖赏,以“一日擒一豹,两日擒两虎。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四句起兴,写狩猎的场面。接着用“使君诏县令,县令召猎户。赏格高悬网新补,尽道使君仁且武”四句承上启下,写奖励打猎的事,最后用“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斩蛟杀虎翻然改行收奇功,今人古人性本同”八句,写周处杀蛟、斩虎的故事,歌颂他勇敢善战、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
第二段是作者对周处杀蛟、斩虎故事的评论。作者说,周处杀了蛟,又把老虎都杀死了。后来人们把他和蛟、虎并称,称赞他为英雄。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也和周处一样,他们杀害百姓,危害人民,应该像周处那样去惩办他们,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第三段是作者对统治者的讽刺。作者说,山南山北的行人多,他们都在谈论着县主政者捉拿猛兽的事情,可是哪里知道政治多么黑暗呢?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批评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兴手法,借物喻理。如首段写狩猎的场面,是为了引出周处杀蛟、斩虎的故事;第二段用周处与恶人的对比,是为了说明要像周处那样除暴安良的道理;第三段则用行人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进一步突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诗的语言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