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官郎中纯孝人,慈闱中有希龄亲。昔从北阙乞南省,板舆迎共金陵春。
春光媚人乡只尺,舆出都门指无锡。翟冠象服对诸孙,百有千年未终极。
山花有芳溪有鲜,野人时送来堂前。郎中东望拜南极,九峰青映沧溟天。
司寇所司彝典系,平反为仁断为义。郎中持此答慈闱,万古萱花一生意。
君不见西望瑶池降王母,画图今乃在人间。人间懿德不胜述,一览春风生笑颜。

【注】

①喻太安人:指唐明皇(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因封为太安。⑦希龄亲:贵妃生的儿子。③北阙:北宫,古代称帝王居住的地方。南省:尚书省,唐代三省长官皆在南省处理政事。④金陵春:指唐朝灭亡后,杨贵妃被迫出降于马嵬驿,后来移居四川的成都。⑤翟冠象服:古代官帽和礼服,代指官员。②百有千年:一百零一年。⑥山花:泛指山中花卉。⑧九峰青映沧溟天:形容山峰青翠,与浩瀚的苍海相接。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怀念杨贵妃的深情。全诗分为四段,每段四句,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第1段:“秋官郎中纯孝人,慈闱中有希龄亲。”

注释:秋天的官职里有一位纯孝之人,慈爱的母亲宫中有一个可爱的孩子。

赏析:本段以秋风起、落叶飘的背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通过“秋官郎中”“慈闱”等字眼,巧妙地点明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纯孝”与“希龄”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杨贵妃的贤良淑德以及其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此外,“纯孝人”这一称呼还隐含了诗人对杨贵妃忠诚不二、恪守臣节的赞美之情。

第2段:“昔从北阙乞南省,板舆迎共金陵春。”

注释:从前我跟随北宫请求到南方省署去,乘坐板舆一同来到了金陵春天。

赏析:本段继续延续了前文的抒情氛围,通过对“北阙”、“南省”等历史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杨贵妃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同时,“板舆迎共金陵春”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板舆”这一意象,既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杨贵妃的特殊待遇,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的无奈与不舍。此外,“板舆”一词还隐含了对杨贵妃命运多舛、颠沛流离的感叹之意。

第3段:“春光媚人乡只尺,舆出都门指无锡。翟冠象服对诸孙,百有千年未终极。”

注释:春天的气息令人陶醉,车子驶出京城,指向无锡。翟冠象服对着子孙们,一百年的岁月还没有结束。

赏析:本段继续描绘了诗人与杨贵妃离别后的生活场景。通过对“春光媚人乡只尺”“翟冠象服对诸孙”等内容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杨贵妃家族的荣耀与辉煌。同时,“百有千年未终极”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杨贵妃命运多舛、难以善终的同情与惋惜。

第4段:“山花有芳溪有鲜,野人时送来堂前。郎中东望拜南极,九峰青映沧溟天。”

注释:山上的花很香,溪中的水很清澈。农夫不时地将新鲜的水果送到堂前。郎中向西遥望南极星,九座山峰青翠,映衬着辽阔的天空。

赏析:本段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杨贵妃分别后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通过对“山花”“溪水”“野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田园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借助对“南极星”“九峰”等天文景观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相联系,展现了诗人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崇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描写与深情款款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且忠贞不渝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展现了杨贵妃作为历史上著名美女的独特魅力与地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杨贵妃的怀念之情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