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古贤哲,谩修封禅仪。
但于匡主处,便是致身时。
娲圣天曾补,公愚山可移。
宸聪蒙省览,会见太平期。

【注释】

巡按贺御史:巡视御史。待罪次韵(chì yīn):等待审阅。次韵,即诗的和声。次韵四首:指作者为巡按御史所写的四首诗。不学古贤哲:不效法古代贤哲。谩修封禅仪:空修封禅仪式,指不务实事。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多于泰山举行。但于匡主处,便是致身时:只在帮助君主的时候,就是自己求取官职的时候。但于匡主处:在帮助君主的时候,即辅佐君主的时候。致身时:即求取官职的时候。娲圣天曾补:女娲氏曾在天上修补过裂缝。娲,传说中创造人类和补天的女神仙。公愚山可移:你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移到山上去。移山,是战国人燕国人郭玉的寓言。宸聪蒙省览:皇帝的智慧被阅览了。宸聪,皇帝的智慧。蒙省览,被阅览。会见太平期:不久就会实现太平时期。

【赏析】

《四库提要》认为“其词虽类元祐诸老,而语益婉转,意尤深长,非徒好辩而已。”

这是一首题赠贺御史的和作诗。贺御史因言事得罪被谪监南岳庙香火地,作者写这首诗为他解围,并勉励他不要灰心丧气。诗中说:“不学古贤哲,谩修封禅仪。”“封禅”,古代一种祭天的隆重典礼。这里指贺御史不应学古贤哲而应致力于匡正君主。接着指出,只要能匡君济世,即使没有显赫的官职也能得到重用。诗人希望贺御史能从“娲圣天曾补,公愚山可移”两句受到启示。这两句是说女娲氏曾在天上修补过裂缝,愚公曾移山填平了两座高山之间的鸿沟,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诗人鼓励贺御史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将这种精神移到山上去。最后两句意思是说皇帝的智慧被阅览之后,不久就可以看到太平盛世的到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