䎒䎒鹰隼操,蔼蔼凤鸾仪。
去国八千里,怀君十二时。
孤忠原自信,直论不能移。
史传多英杰,应知有宿期。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周瑛的作品,题为《巡按贺御史言事待罪次韵四首》。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诗句解读:
- 䎒䎒鹰隼操:“䎒䎒”形容鹰隼的翅膀张开,象征着雄壮与力量。这里比喻御史执法严明、刚强不屈的态度。
- 蔼蔼凤鸾仪:“蔼蔼”指温和庄重的样子,“凤鸾”为古代神话中的吉祥鸟,常用来象征美好与尊贵。此句描述御史仪态优雅、尊贵。
- 去国八千里:“去国”指离开自己的国家或故乡,“八千里”夸张地表达了距离之遥远,突显出御史身负重任,远赴他乡。
- 怀君十二时:“怀君”即怀念君主,“十二时”暗示了思念之情深且长,表达了对皇帝深厚的情感与忠诚。
- 孤忠原自信:“孤忠”表示忠诚孤独,“自信”展现了御史坚定的意志和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 直论不能移:“直论”指正直的议论,“不能移”强调了御史议论正直,不受外界影响。
- 史传多英杰:历史传记中充满了英才贤士,这里借古讽今,表达对贤才辈出的盛世的期待。
- 应知有宿期:“应知”意为应该了解,“有宿期”意味着这些英杰都有长久的前程。
- 译文注释:
- “䎒䎒鹰隼操,蔼蔼凤鸾仪。”——形容御史执法如猛鹰鸷隼般刚强,仪态如同高贵的凤凰和鸾鸟般庄重。
- “去国八千里,怀君十二时。”——离开祖国万里之外,怀念君主长达十二个时辰。
- “孤忠原自信,直论不能移。”——尽管面临压力,但御史仍保持独立和正直,不被动摇。
- “史传多英杰,应知有宿期。”——历史文献记载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都有长远的未来。
-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御史忠于职守、不畏艰难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喻,如“䎒䎒鹰隼操”与“蔼蔼凤鸾仪”,生动地展现了御史的刚毅和尊严。同时,“去国八千里”与“怀君十二时”表达了御史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深厚感情。此外,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历史英杰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忠诚和坚持的诗歌,也是对理想政治和社会正义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