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深巷草堂扃,一旦乡邦失典刑。
铁砚磨云秋注礼,牙签翻雨夜传经。
鼎龙化去湖空白,岐凤不来山独青。
乡社年年荐蘋藻,可令清渭杂长泾。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落四川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失去典刑、人才凋零的感慨。
“柳东深巷草堂扃”,这里的“柳东”指的是长安(今西安)的东面,而“草堂”则是杜甫的居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杜甫在长安的家中已经多年没有开锁了,象征着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
“一旦乡邦失典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家乡失去了正常的法律和秩序。这里用到了“典刑”一词,指的是国家的法制和道德规范。杜甫在这里表达的是他对国家动荡、社会混乱的忧虑。
“铁砚磨云秋注礼”,“铁砚”指的是坚硬的砚台,“磨云”则形容砚台上的墨汁像云一样浓密。这里的“秋注礼”是指秋天的时候,人们会为死去的人举行葬礼,而“铁砚磨云”则比喻杜甫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和信念。
“牙签翻雨夜传经”,“牙签”是指古代的书签,“翻雨夜传经”则表示夜晚的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讨论经典。这里的“牙签翻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互相支持、共度难关的情景。
“鼎龙化去湖空白”,“鼎龙化去”指的是传说中的龙被烧成鼎,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湖空白”则表示湖泊因为失去了水而变得干涸,比喻国家因为战乱而陷入困境。
“岐凤不来山独青”,“岐凤”指的是凤凰一类的神鸟,“不来山独青”则表示凤凰因为战争等原因而不能出现,而山却因为战乱而显得更加荒凉。这里的“岐凤”也暗示了杜甫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和国家的描述,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