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藏珠玉不为贫,神武挂冠今六旬。
廊庙于人原有分,溪山何处不容身。
钓鱼每傍秦淮月,走马常寻钟阜春。
料得他时相忆处,梦魂半在汝川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次韵送潘水部归金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次韵送潘水部归金陵(节选)

  • 腹藏珠玉不为贫,神武挂冠今六旬。
    注释:我虽然肚子里藏有珍珠宝玉,但并不因为贫穷而放弃;现在我已经六旬高龄,决定卸下官职,归隐山林。
  • 廊庙于人原有分,溪山何处不容身?
    注释:在朝廷为官,本就有责任和义务。而我居住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哪里不是我的栖息之地呢?
  • 钓鱼每傍秦淮月,走马常寻钟阜春。
    注释:我经常在月光下垂钓,寻找宁静和诗意。我也喜欢骑马,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和美景。
  • 料得他时相忆处,梦魂半在汝川滨。
    注释:我相信将来我们还会在某个地方相遇,那时我们的梦境也会交织在一起。我梦见自己就在这汝川之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潘水部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彼此未来相聚的美好祝愿。首联“腹藏珠玉不为贫,神武挂冠今六旬”抒发了作者虽有才华却不以贫贱为耻,年老退休的心情。颔联“廊庙于人原有分,溪山何处不容身”则表明无论身处何地,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环境。颈联“钓鱼每傍秦淮月,走马常寻钟阜春”描绘了作者闲适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尾联“料得他时相忆处,梦魂半在汝川滨”更是流露出对未来重逢时的期盼和幻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轼送别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