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见肝胆,水清见毛发。
一私无所容,圣功由是作。

诗句如下:

覆土为此山,欲以种芳树。

心清见肝胆,水清见毛发。

一私无所容,圣功由是作。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
译文:
为了建造这座山,我撒下泥土,希望能种植芳香的树木。
我的心境如此清澈,能看到人的肝胆;水如此清澈,可以看到鱼的毛发。
一旦有了个人的欲望,就无法容纳这些圣洁之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治理山水的诗。通过描写撒土种树和观察水的清澈程度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追求。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覆土为此山,欲以种芳树。
  • 注释:覆土,即在山地上覆盖土壤。此山,指的是想要建造或已经建造好的山。
  • 翻译:为建造这座山,我撒下泥土,希望能种植芳香的树木。
  • 原文:心清见肝胆,水清见毛发。
  • 注释:心清,即心地清纯、纯净。肝胆,指人的内心和情感。
  • 翻译:我的心境如此清澈,能看到人的肝胆。
  • 原文:一私无所容,圣功由是作。
  • 注释:一私,指个人的欲望。无所容,即无法包容。
  • 翻译:一旦有了个人的欲望,就无法容纳这些圣洁之功。
  1. 赏析与解读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通过描写建造山和观察水质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
  • 内心世界的描述:通过“心清见肝胆”这一比喻,诗人展现了其内心的清明与纯净,反映了他对于高尚道德的追求。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一私无所容”的表述,诗人传达了个人的私欲无法影响社会正义和个人品德的理念。
  • 自然与人的互动:山和水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象征,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是周瑛的作品。
  • 周瑛生活在一个重视儒学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实践。
  • 这首诗可能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