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尚有涯,沧海尚有底。
云胡人心微,倏忽渺千里。
人心不在远,只在腔子里。
夜半灵台虚,默默看元始。
这首诗的翻译是:“青天还有尽头,大海也有底。人心怎么这么小,忽然间就远了千里。人心不在远处,只在心腔里。半夜里灵台空虚,默默地看着元始真君。”
注释:
- 青天尚有涯,沧海尚有底。
- 青天:天空的颜色,常用以比喻宽广、高远的意境。
- 涯:界限、边界。
- 沧海:大海,这里指广阔的水域。
- 底:底部,此处可能是指海的深度。
- 关键词“青天”、“大海”,象征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而“有涯”与“有底”则表达了自然界的界限和深度。
- 云胡人心微,倏忽渺千里。
- 云胡:疑问词,表示反问,意为“哪里”。
- 人心微:微小、不显著。
- 倏忽:忽然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 渺:遥远、模糊不清。
- 千里:古代长度单位之一,等于五公里。
- 关键词“人心微”、“倏忽”,描绘了人的内心世界相对于自然现象来说显得非常微小和短暂。
- 人心不在远,只在腔子里。
- 不在远:不在遥远的距离上。
- 在腔子里:比喻内心世界的存在。
- 关键词“人心”、“腔子里”,指出内心的真实存在,而不是外在的表象。
- 夜半灵台虚,默默看元始。
- 夜半:夜晚的中段,即子时的开始,古人认为此时天地清静,适合冥思。
- 灵台:心灵的高台,代指心灵或精神领域。
- 默默:沉默不语的样子。
- 元始:道教中的创世神,代表宇宙的创造和初始状态。
- 关键词“灵台”、“默默”,反映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对心灵的沉思和冥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空与大海的广阔来表现人心的微小和短暂,用“云胡”一词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人心相对渺小和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通过描述深夜冥想时对心灵深处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