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荀卿子,原自不识性。
为国张四维,其言较纯正。
四维性中物,世人或未知。
反躬自点检,不觉生忸怩。

后感兴六首

战国时期荀卿子,原本不懂人性。

为国张四维,其言较纯正。

四维是性中之物,世人或未知。

反躬自点检,不觉生忸怩。

注释:

  1. 战国时期:指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2. 荀卿子:即荀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和政治家,对儒家思想有重要贡献。
  3. 不识性:指不了解人性。
  4. 为国张四维:指为国家制定四条基本法则,即礼、义、廉、耻。
  5. 性中物:指人性中固有的品质。
  6. 世人或未知:指世人可能不了解这些品质。
  7. 反躬自点检:即反省自己,自我检查。
  8. 反躬自点检:形容人对自己进行反思,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与道德准则相符合。
  9. 忸怩:形容人在某种情绪影响下,行为举止不自然,感到害羞或不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后感兴六首》的第三首。全诗以荀卿子为例,说明为国制定的四条基本法则(礼、义、廉、耻)是人性中固有的品质,而世人往往不了解这些品质。诗人通过“反躬自点检”这一关键词,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检查,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道德规范的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人的智慧和后人的行为,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规范的坚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