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圃最深处,小结茅亭子。
簿书有馀暇,驾言来游此。
剪茅望崔嵬,约萍看清泚。
万象俱在目,一尘不到耳。
舞雩息迂响,龙门得新址。
寤寐怀古人,默默会至理。

【注释】

学圃:指学习耕种的场所。最深处:最为幽静的地方。小结茅亭子:用茅草搭建的小屋。簿书:公文、官文。余暇:闲暇之余。驾言:即“驾到”,表示欢迎的意思。剪茅望崔嵬:剪去茅草,仰望高峻。约萍看清泚:约请朋友来此清静处谈心。崔嵬:高峻。清泚:指李清,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子。一尘不到耳:耳边听不到一点俗世的喧嚣。舞雩:古代的一种求雨方法,在台上挥动长柄木杖,以风驱散游云致雨。迂响:回荡的声音。龙门:指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封东岳时,将山改名为“东岳”,故址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至理:道理。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隐居之所的五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隐逸山林的志趣。

首联写居所环境。“学圃最深处”,点出隐居之地是学圃之中最幽静的地方。“小结茅亭子”,写自己在此建起一座茅草屋,作为读书吟诗之舍。这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描绘了隐居之处的清幽,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写自己的闲情逸趣。“簿书有馀暇”,“簿书”是指官府的文件。这里说,由于公务繁忙,已经没有闲暇顾及其他杂事了。“驾言来游此”,表示欢迎友人来访此隐居之地。“剪茅望崔嵬”“约萍看清泚”,分别写剪除茅草,远望高山;约请朋友到此地清静处谈心等情景,表现出作者与自然亲近,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颈联写居处环境。“万象俱在目,一尘不到耳”,意思是说,居所周围景色全在眼前,耳中听不见一丝尘嚣之声。“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一尘”指世俗的喧哗声。“舞雩息迂响,龙门得新址”二句,写自己居处附近的舞雩台和龙门,以及它们的位置变化。舞雩台,古时求雨的地方,此处代指隐居之地附近的山水。“息迂响”是说,这里的回荡声音没有了。“龙门得新址”,意即居处附近新建了龙门寺。“寤寐怀古人,默会至理”,写自己日夜思念古人,默默体味道理。

尾联写诗人的情怀。“寤寐怀古人”、“默会至理”都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