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青霞洞,山门石自成。
林深多野鹿,地僻断秋蝇。
竹里闻樵唱,松根看道经。
山人惯来往,险绝不须矜。

初侍讲于青霞洞

杳杳青霞洞,山门石自成。

林深多野鹿,地僻断秋蝇。

竹里闻樵唱,松根看道经。

山人惯来往,险绝不须矜。

注释:

  1. 初侍讲于青霞洞:初次侍奉在青霞洞进行讲解或学习。
  2. 杳杳青霞洞,山门石自成:青霞洞深邃幽静,山门的石头自然形成。
  3. 林深多野鹿,地僻断秋蝇:树林深处有很多野生的鹿,地势偏僻断绝了秋天的苍蝇。
  4. 竹里闻樵唱,松根看道经:在竹子里听到砍柴人的歌声,在松树根下看到道经。
  5. 山人惯来往,险绝不须矜:山上的人习惯来来往往,这里的险恶并不需要炫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青霞洞。通过对青霞洞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青霞洞周围的环境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首联“杳杳青霞洞,山门石自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青霞洞的深邃与古老,山门的石头自然形成,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和神秘。

颔联“林深多野鹿,地僻断秋蝇”,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青霞洞周边的环境。树木茂密,野生动物众多,地势偏僻,没有苍蝇的骚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颈联“竹里闻樵唱,松根看道经”,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青霞洞内的生活场景。在竹林中听到砍柴人的歌声,在松树根下看到道经,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

尾联“山人惯来往,险绝不须矜”,诗人以“山人”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于青霞洞的喜爱。他习惯了来这里学习和修行,这里的险恶并不需要炫耀。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谦逊和低调。

这首诗以青霞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自然世界。诗人通过对青霞洞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的谦逊和低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