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万里接河汾,洙泗源流一脉分。
风罢舞雩归去晚,直从濂洛起斯文。
注释:清溪万里接河汾,洙泗源流一脉分。
风罢舞雩归去晚,直从濂洛起斯文。
汾溪:汾水之滨的小溪。汾水在今山西省西南地区。
洙、泗:两条河流的名称,均发源于中国山东省的泰山南麓,向东流经山东省南部。
源流:水流的起源和流向。
分:分开,分流。
风罢舞雩归去晚,直从濂洛起斯文:指孔子在鲁国时曾筑土室而居,在门前设一个舞雩台,用木条编成架子作为遮阳伞。孔子讲学于洙、泗之间,后回到鲁国,继续讲学。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才能明白自己的命运。孔子在鲁国的晚年,专心研究《诗》、《书》,修《春秋》,删《尚书》,整理《礼记》,作《周易》。他主张“克己复礼”的思想。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濂、洛:指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湖南道县)人。宋代哲学家、文学家。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时推荐其为江陵通判。因反对改革失败被贬,后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创建濂溪书堂,自号濂溪先生。北宋思想家周敦颐是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与孟子相合,对后世影响很大。朱熹(1130-1200),南宋时期杰出的理学家、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赏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四句一节的形式排列。首句“清溪”二字描绘的是汾溪两岸的自然风光;第二句以“洙”、“泗”二字点出了源头的河流;第三句“风罢舞雩归去晚”,描写了孔子在晚年专心研究学问的情景;末句“直从濂洛起斯文”表达了孔子对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之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