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清秋画角悲,梧桐满地月明时。
斜穿翠叶通银井,化作金波落砚池。
青女喜惊乌鹊梦,素娥偏惜凤皇枝。
故人有约来何暮,独立云阶影渐移。
云卷清秋画角悲,梧桐满地月明时。
斜穿翠叶通银井,化作金波落砚池。
青女喜惊乌鹊梦,素娥偏惜凤皇枝。
故人有约来何暮,独立云阶影渐移。
注释:
- 云卷清秋:描述秋天的云朵如同卷起的画布,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之感。
- 画角悲:使用“画角”来形容声音,表达了秋天特有的凄凉氛围,同时“悲”字突出了画角声带来的哀愁感。
- 梧桐满地:描绘了夜晚,地面被梧桐树的影子覆盖,营造出一种安静而幽静的氛围。
- 月明时:指月光照耀下的夜晚,强调了时间的特定时刻。
- 斜穿翠叶:形容月亮光线穿过梧桐树叶,照亮了地面的景象。
- 银井:这里可能指代月亮倒映在地面上形成的银色光斑或影子,象征清澈与纯净。
- 化作金波:将月光比作金色的水波,增加了月光美丽而耀眼的感觉。
- 青女喜惊乌鹊梦:青女指的是月亮,她的喜悦让乌鹊(即乌鸦)从梦中惊醒,象征着自然界生物对月亮的依赖和敬畏。
- 素娥偏惜凤皇枝:这里的“素娥”可能指的是月光本身,而“凤凰枝”则可能暗指梧桐树的树枝,表示月光特别偏爱或眷顾这些地方。
- 故人有约来何暮:暗示有一个老朋友即将到来,但具体时间不详。
- 独立云阶影渐移:诗人独自站在云彩般的台阶上,影子随之摇曳,增添了一种孤独而又期待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和动态变化,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首句“云卷清秋画角悲”,开篇就用“画角”(一种古代乐器)来象征季节的变化,引出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背景。随后四句中,月亮、梧桐、云梯等元素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青女喜惊乌鹊梦”和“素娥偏惜凤皇枝”,运用神话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诗意和深度,使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情感与哲思的共鸣。最后一句“独立云阶影渐移”则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诗人的内心感受,使得整个画面在情感上更加丰富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