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生烟横野渡,绿到春山,山色深于树。离恨年年萦别绪,桃根桃叶秦淮路。
眼底韶华容易度,燕子斜阳,说与归期误。婪尾余花春已暮,柳丝不解牵伊住。

蝶恋花

春天的景色美丽迷人,绿草如茵,芳草萋萋生长,烟雾缭绕在野渡上空。春山青翠欲滴,比树木的颜色更浓更深。每年春天都会有离别的愁绪萦绕心头,因为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当年与爱人相会的地方——秦淮河。

眼前的美好春光转瞬即逝,燕子斜阳中飞去,告诉我归期被误了。夕阳西下,落英缤纷,春已暮色降临。柳丝摇曳,却不能将你留住,让我独自度过这个春天。

译文

春天的景色美丽迷人,绿草萋萋生长,烟雾缭绕在野渡上空。春山青翠欲滴,比树木的颜色更浓更深。每年春天都会有离别的愁绪萦绕心头,因为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是当年与爱人相会的地方——秦淮河。

眼前的美好春光转瞬即逝,燕子斜阳中飞去,告诉我归期被误了。夕阳西下,落英缤纷,春已暮色降临。柳丝摇曳,却不能将你留住,让我独自度过这个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小令。词的上阕写景。首句写烟笼寒食路的景色,点出时间、季节。“春山”二句,以拟人手法写春天的景物:春山深秀,春草萋萋,春水弥漫,春树葱茏。这四句话写出了春山春草春水和春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为下文的离恨作铺垫。下阕写情事。“桃叶”,指南朝宋武帝时歌女桃叶。“桃根”,指晋代美女傅粉。此典出自《乐府诗集.江南弄》,相传汉末建安时,京兆长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董祀之妻赵氏,有姿容,能歌舞。后董祀外出为官,临行前嘱其妹送信于其妻,托其妹传书给故夫之友刘晨、阮肇。二人乃入天台山采药。经七遇方还家,则妻子已死逾十年矣。两人遂娶妻而居,生三男三女。至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三人同游江边桃林,逢一一人牵著牛犊从东来,问:“君欲何之?”三人答曰:“我夫妻耳。”此人曰:“人生可别?况重新婚少?”言未毕,牛惊走入草丛中去,于是三人遂分别而去。因以见桃源而称神仙之宅。后人遂以“桃源”借指理想的境地或称避世隐居之所。此词上阕写景中暗含离恨。“芳草”三句,由眼前春色而联想到往事。“芳草”,喻青春,“离恨”,喻思念。“年年”二字,表明离恨绵延不断,一年又一年。“萦别绪”是说离愁萦绕心头。“桃根”句化用“桃之夭夭”典故,谓当年与所思之人相遇之地是秦淮河边的桃根桃叶渡。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郭沫若评价:“此词写离恨绵绵,缠绵悱恻,可谓情意绵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