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转翠屏开,一片荼蘼雪。不待晚妆成,自下香阶折。
莺是故园莺,月是当时月。谁分比来心,只觉看承别。
【解析】
本词是一首闺怨之词,词人通过描绘自己与丈夫分别后的孤寂愁苦的心境来表达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以“荼蘼”和“香阶”为题,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出来。
“径转翠屏开,一片荼蘼雪”,意思是:小路转弯处绿树成荫,荼靡花开满地如雪。
“不待晚妆成,自下香阶折。”意思是:不用等到晚上打扮完毕,她独自走下香阶折荼靡花。这句写出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也写出了女子的娇媚可爱。
“莺是故园莺,月是当时月。”意思是:那只在故乡鸣叫的黄莺,如今已飞到了他乡;那轮皎洁的月亮,还是从前的那个月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谁分比来心,只觉看承别。”意思是:谁能分辨出我俩的心,只觉得看承别离的痛苦。这句写出了诗人离别时的哀伤和无奈,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答案】
译文
小路转弯处绿树成荫,荼靡花开满地如雪
不用等到晚上打扮完毕,她独自走下香阶折荼靡花
那只在故乡鸣叫的黄莺,如今已飞到了他乡
那轮皎洁的月亮,还是从前的那个月亮
谁能分辨出我俩的心,只觉得看承别离的痛苦
赏析
此词写离情别绪,委婉细腻。开头二句写景入题。径转处,绿荫成阴;荼萎盛开,白如雪花,一片雪海中,红黄绿彩相映衬,构成一幅清丽雅致的画面。“荼靡”一词出自《诗经·小雅·采采》,意指荼蘼花。荼蘼花又名“山荆子”“山金枝”,夏秋结长果,果实可食,也可榨油。其花大如盘盏,色彩鲜艳,香气浓郁。荼蘼花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容貌。“不待晚妆成,自下香阶折”中的“自下香阶折”暗示着女子已经等候多时,但丈夫迟迟未归,只得独自欣赏这美丽动人的荼靡花。
接着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莺鸟。莺是故园的莺,月是当初的月。莺儿依旧在故乡歌唱,而月却已不是当年那个月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莺是故园莺,月是当时月”,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最后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谁能够分辨出我们彼此的心思呢?只能感到分别的痛苦。这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