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三千尺,高楼第一峰。
瀑来飞万马,石削起双龙。
白日江华细,朱霞海色封。
行歌秋更好,散发弄芙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 东皋隐居为子与尊人赋:
- 「东皋」是古代一种居住地的名称,通常指郊外或者山边的地方。「隐居」意味着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生活。这里指的是作者选择了一个安静的乡村居所作为隐居之地。
- “为子与尊人”可能是指诗中的两位主要人物,或者是对两位尊敬的客人(可能是朋友或亲戚)的一种尊称。
- 天目三千尺,高楼第一峰:
- 「天目」在这里可能是指位于天目山的一座山峰,或者是形容景色如天目山那样雄伟壮丽。
- 「三千尺」和「第一峰」都强调了山峰的高度和位置,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独一无二之感。
- 瀑来飞万马,石削起双龙:
- 这里的「瀑布」可能是指天目山中的一个著名的瀑布,如“天门瀑”等。
- “万马”和”双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 白日江华细,朱霞海色封:
- 「江华」可能是指长江边上的华中地区,也用来泛指长江之滨的美丽风光。
- “朱霞”指的是夕阳时分天空中出现的红色晚霞,常用来比喻美丽的景色。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美景图,江水波光粼粼,红霞映照海面,美不胜收。
- 行歌秋更好,散发弄芙蓉:
- 「行歌」意味着行走时歌唱,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愉快的心情。
- “散发弄芙蓉”则是描述了诗人自由自在的样子,可能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他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在享受这种闲适的生活。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通过对天目山的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大地的那份豪情壮志。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安详。整首诗既表现了李白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