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春云控紫骝,腰间明月冷吴钩。
酒酣把赠天风起,吹作湘江白鹭秋。
【注释】席:座位。酬:赠送。紫骝:骏马。腰:腰间,指佩剑。吴钩:古剑名,泛指利剑。天风起:风吹得天上的云飘动起来。湘江:湖南一条大江,以产白鹭而得名。
【赏析】《席上酬助甫》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动感。首二句写赠剑和赠酒,点明送行之旨。后二句写别筵饯行的场面,写得气势磅礴、神采飞扬。
槛外春云控紫骝,腰间明月冷吴钩。
酒酣把赠天风起,吹作湘江白鹭秋。
【注释】席:座位。酬:赠送。紫骝:骏马。腰:腰间,指佩剑。吴钩:古剑名,泛指利剑。天风起:风吹得天上的云飘动起来。湘江:湖南一条大江,以产白鹭而得名。
【赏析】《席上酬助甫》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富有动感。首二句写赠剑和赠酒,点明送行之旨。后二句写别筵饯行的场面,写得气势磅礴、神采飞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已厌时人目”,诗人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这一句是说诗人已经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翻生古道悲”,“翻生”二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古道”一词,既点出了诗人当年所走的道路,又暗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悲”字,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之情。 “洲中鹦鹉赋
岁月流逝,不觉中已至年终,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愁绪。离别之痛,似乎难以消散。 在燕市之旁,举杯独饮,却只觉离愁更甚。浙江之潮,似是无情之物,不断冲击着岸边的我,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力与无助。明月高悬,其辉映照帝乡之地,而我却在此地遥望故乡。梅花盛开,而我的旅途却是如此遥远和艰难。怎能因一杯酒,就能放下世俗的五斗米俸禄,远离这片喧嚣与繁华的土地,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成为渔樵之中呢? 赏析:
注释: 君自何方至,怜才意久违。——你从哪里来?我对你怜惜才华已久。 朔云停暮屐,汉月照春衣。——北风中,雪花停了,月光下,春衣闪烁。 江左时名重,人间雪调稀。——在江南一带时,你的名声很大,但人世间的雪景已经很少了。 灯前出瑶草,坐客不能归。——在灯前,我拿出了珍贵的玉草,但客人都不能回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诗以"君自何方至"开篇
【注释】 1、公实:即王世贞,字元美。2.“孤臣”句:意谓身在朝廷的臣子辞别了故国。3.“匹马”二句:意谓诗人自己骑一匹马来到祗园,寺中僧人看到诗人来,窥看树上的影子,听到钟声就到门上来迎接客人。4.“江湖”句:意谓江湖难容我,天地易销魂。5.“行念”二句:意谓想到你心里有数,相思且勿论。 【赏析】 此诗是明代文学家于谦为王世贞饯别之作。全诗以“孤臣辞上国,匹马自祗园”起兴,写诗人辞别朝廷之情景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注释: 1. 客久 - 长时间在外作客。 2. 春如失 - 春天像失去了一样,形容春日的景色或情感。 3. 愁深夜 - 在深夜里感到深深的忧愁。 4. 鸿雁 - 古代诗歌中常以鸿雁代指远方或书信。 5. 书对 - 手边的书籍。 6. 白云裁 - 用白色纸张裁剪,此处可能表示书写
【注释】 分襟:分别。握手即此地,握手又何时? 甘后:甘心于后。烟霞尔最先:你首先看到烟和云。 世情频按剑:世态变化频繁,要握起剑来。生事欲逃禅:世俗的事情需要用禅来逃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同乡于鳞子与元美的一首酬答诗。首联写饯别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友情,表达对好友远去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写朋友的志向;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期望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二 亭花新乍落,砌竹远生阴。砧杵秋城急,烟霞故国深。 不堪惆怅色,兼入别离心。去住伤萍梗,兹期未易寻。 注释:新落的花朵,刚刚开放,就匆匆谢世了。远处的竹子,在秋天显得更加幽深。秋城的打更声急促而沉重,那遥远的烟霞之地,深深地映入眼帘。心中无法承受这种悲伤和惆怅,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离别之中。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都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
夜月闻笛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 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 注释: 1.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傍晚时分的雨云飘浮在天空中,而寒冷的云朵却迟迟不肯回到峡谷之中。 2.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映照得色彩斑斓,而紫色的菊花则在枝头绽放出新芽。 3.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那风吹过的地方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于鳞的儿子和元美在晚上经过,元美即将有江南之役了。 今夜又是什么夜晚,相看又是这一亭台。 金樽坠落在明月之下,银河倒映出繁星的光芒。 我已经感到多病,君今幸不清醒。 胡笳半夜吹起,凄恻哀伤令人难以聆听
追送谢山人不及 白发久为客,青春忽与归。 马冲燕雪尽,心逐塞云飞。 天地飘蓬甚,河桥折柳违。 离情堪涕泪,此际倍沾衣。 译文: 白发已久为外乡游子,青春忽而归来。马匹冲出燕地的积雪,我的心却随着塞北的白云飞翔。天地间漂泊不定,黄河边的桥梁上,我们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让人泪水纵横,此时此刻更让我倍感伤感,泪水湿润了衣裳。 注释: 1. 白发久为客:形容自己年岁已高,长期客居他乡。 2.
秋夜,一阵雷声惊动了蛟龙,王子王生半夜来访,要与友人喝酒。 他举起酒杯对着天空,忽然间天门大开,星星点点地洒落在我手心里。 注释: 秋雷一动(秋天的雷声):一作“秋声”。《文选.张华<七命>》:“九野雷动。”李善注:“言天地之雷皆震动也。” 蛟龙走(蛟龙游走):指蛟龙被雷击走。《文选.陆机<赠顾彦先诗>》:“蛟龙得云雨,自致于天庭。”刘良注:“言蛟龙得其云雨而升于天庭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仙人石:这是一首诗的标题,也是作者的自喻。仙人,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指代隐士或者超脱尘世的人。在这里,“仙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者是他想象中的隐逸高人。 - 秋风夜渡仙人石: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秋天夜晚通过一座名为“仙人石”的桥梁时的情景。这里的“秋风”和“夜渡”都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孤独的氛围。 - 百尺奇峰扫天碧
诗云:“桃花潭水近陵阳,潭上春风满石梁。”这两句诗意地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先,“桃花潭水近陵阳”描绘了桃花潭的地理位置,它临近美丽的陵阳,这里的自然景观令人心旷神怡。紧接着,“潭上春风满石梁”则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潭上春天的气息,春风拂面,仿佛能吹拂过古老的石梁,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流水不随仙客去,秦人何必渡三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
注释: 夜深召见李明卿报告眼病,怕灯光,提笔作简,戏谑他。 秋云消散了潇湘的曲调,还有谁能抱着寒玉? 堂前的蜡烛难道是黄尘吗?相遇时不肯让你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明卿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他的关切和关爱。 第一句“秋云落尽潇湘曲”,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天空中的秋云逐渐散去,留下了宁静的天空。这里的“潇湘曲”指的是一种曲调,而“秋云落尽”则暗示着这种曲调即将消失
诗句释义及赏析 宗臣《夜召明卿报言病目畏灯火走笔戏简二绝·其一》解读 1. 诗句原文: 秋云落尽潇湘曲,更有何人抱寒玉。堂前银烛岂黄尘,相逢不肯开君目。昨日见君双眼青,今日见君双眼赤。江南百战天地摧,岂应欲化苌弘碧。 2. 译文解析: - 秋云落尽潇湘曲,更有何人抱寒玉。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秋云"可能隐喻着人事的无常
【注释】助甫:指苏轼的好友张耒。子藩: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东愁: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东君”,这里泛指春天。 【译文】盆中一株苍虬般的梅树,枝干有三尺来粗大;它仿佛是天风吹落的玉玲珑。在酒樽前明月争相拾取,唯恐仙人越过东海东去。 赏析: 这是为张耒所作《盆池分韵得东愁二字》而作,也是一首咏物词。此词写盆中一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