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生隐者流,偃蹇来京国。
朝游燕山东,暮游燕山北。
悲歌慨以慷,惊飙奋孤翼。
兴词日百篇,一一作者则。
嗟彼雕虫子,不得施颜色。
韦褐以掩形,藜藿不充食。
荣华烨人世,匪其心所惑。
卢生罹世网,救之一何力。
卒能脱其患,言者长叹息。
非吾策高踪,斯义久荆棘。
五子诗谢山人榛
谢生,指谢灵运。隐者流,指山居隐居生活。偃蹇来京国,指谢灵运被召入朝为官。燕山东,指的是燕山以东地区,即谢灵运的家乡建康(今南京)。燕山北,指的是燕山以北地区,即谢灵运的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悲歌慨以慷,悲叹慷慨激昂,慨以慷,慷慨激昂。惊飙奋孤翼,惊风中奋起飞翔的翅膀。兴词日百篇,每天创作诗歌百余篇。一一作者则,每一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嗟彼雕虫子,雕刻的小鸟虫。不得施颜色,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韦褐以掩形,用韦布做衣服遮挡自己的身影。藜藿不充食,以藜藿为食不足够。荣华烨人世,荣耀繁华照耀着人间。匪其心所惑,不是他内心所迷惑。卢生罹世网,卢生遭受世间的困扰。救之一何力,能解救他的是何力量?卒能脱其患,最终能够摆脱困境。言者长叹息,听者常常叹息。非吾策高踪,不是我的高超谋略。斯义久荆棘,这种道理长久以来都是困难重重。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对谢灵运的《山居赋序》《登池上楼》等作品的赞美之词。谢灵运曾被封为康乐公,因此后人称他为“谢康乐”。
赏析: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赞扬了谢灵运的才华与品德;后四句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首句开篇,就称赞了谢灵运的才华与品德。谢灵运,字休琏,陈郡阳夏人也,袭封康乐公,世人称他为谢康乐。他的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权贵。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古今难见之奇才”(《南史·谢灵运传》)。
次句进一步描绘了谢灵运的生活状况。他在京城任职期间,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白天游赏燕山以东的美丽风光,夜晚又游赏燕山以西的壮丽山川。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他曾被朝廷征召进京为官,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最后,他终于摆脱了官场的纷扰,回到了家乡隐居山林。
第三句表达了谢灵运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他时常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他希望珍惜眼前的时光,过好每一天。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美好。许多人为了名利而奔波劳累,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四句表达了谢灵运对于人生态度的反思。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名利所左右,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希望人们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这个理想的境界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实现的。许多人仍然被名利所困扰,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
第五句进一步表达了谢灵运的人生感悟。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希望人们能够远离是非之地,过上清静无为的生活。然而,这个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难以实现的。许多人仍然被世俗观念所束缚,无法摆脱名利的诱惑。
第六句表达了谢灵运对于人生道路的无奈与困惑。他曾经被朝廷征召进京为官,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选择才能获得成功与幸福。他感到迷茫与困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第七句表达了谢灵运对于人生价值的反思。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成就与名声,而是应该关注于内心的满足与成长。他希望人们能够注重内心的力量与智慧,而不是追求外在的荣誉与地位。然而,这个理想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难以实现的。许多人仍然被名利所蒙蔽,无法看清自己的价值所在。
最后一句表达了谢灵运对于人生态度的坚定信念。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挫折所击垮,而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与挫折。然而,这个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难以实现的。许多人仍然被困难所困扰,无法战胜自我。
这首诗通过对谢灵运的赞美与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与态度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它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谢灵运才华与品德的赞赏之情,又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