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秋气早,八月已寒衣。
处处边笳咽,年年塞马肥。
空增沧海戍,不虑白登围。
汉使君能任,重来事未非。
岭南秋气早,八月已寒衣。
处处边笳咽,年年塞马肥。
空增沧海戍,不虑白登围。
汉使君能任,重来事未非。
注释与译文:
岭南秋气早,八月已寒衣。
- 岭南秋气早:指的是岭南地区秋季来得较早,气候凉爽。
- 八月已寒衣:说明进入农历八月,天气已经转凉,人们需要穿上保暖衣物。
处处边笳咽,年年塞马肥。
- 边笳咽:形容边疆的军笛声悲壮而悠长。
- 塞马肥:塞外之地战马因长时间作战而变得强壮,这里的“肥”指马体健壮。
空增沧海戍,不虑白登围。
- 沧海戍:指守卫着辽阔大海的边防要塞。
- 白登围:历史上刘邦被项羽围困在白登山的事件,此处用来形容战事频繁。
汉使君能任,重来事未非。
- 汉使君:指汉朝的使者或官员,这里指鲍子韶。
- 重来事未非:意味着即使多次来过,事情也不会有错,表明对鲍子韶的再次访问表示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鲍子韶即将返回赣州的场景。首句点明时间(“岭南秋气早”)和气候特点(“八月已寒衣”),描绘出一个深秋时节,渐次寒冷的景象。接着,通过“处处边笳咽,年年塞马肥”两句,诗人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色与战争的艰辛,还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第三联转而关注个人感受,“空增沧海戍,不虑白登围”,既表现了诗人对鲍子韶安全归来的喜悦,也隐含对边境紧张局势的关注。最后一句,通过表达对鲍子韶能够胜任使命的信心(“汉使君能任”),以及对未来重聚的乐观期盼(“重来事未非”),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国家未来的深切祝愿。
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充满哀愁却又不失希望的画面,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